父亲,你在天堂可还安好
清明将至,昨夜又梦见老父亲,音容笑貌还犹如在世时的那样,梦醒后不禁泪湿眼角。
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时,可等我懂时,他却永远离开了我们,无数个夜里,无数个场景,每每想起总是内心伤痛不已,父亲啊父亲,我一生操劳辛苦的父亲啊,您就这样忽然离开了我们,我总以为我们父女还有好长的日子可以陪伴,我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好好孝顺您,可终究世事无常,您突然就旧疾复发走了,身为专家医生的儿子尽了一切办法也没能从病魔手里将你夺回。
父亲是一名屠户,性格比较暴躁,小时候我们背后都偷偷地叫他“阎王”。他养育了我们7个子女,我姐妹6个,再加一个弟弟,我在家排行老五,弟弟排行老六,还有一个七品妹妹,在那重男轻女的年代,在那物质贫瘠年份,父亲一一将我们抚养成人,未将一个女儿家送人抚养,着实不易。他很辛苦,每天傍晚他要走村串户,将猪杀好,然后给猪肉挑回来,第二天早上天还未亮又要将肉挑到离家十几公里的街上去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如此,后来等姐姐们渐渐大了他又在街上租了个门面开了个小商店,在他努力下,家中光景是越来越好了。在我的印象中,同龄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时,我们家就有大米饭吃,有衣服穿,有八大间瓦房可住,那时候我们不曾尝过饥饿的滋味。八十年代自行车、电视机还很稀奇的时候,在他的劳作下,我们家就在村子里率先买了自行车、电视机了。他虽然性格暴躁,但他却敦厚善良,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他就要求我们不可欺负比自己小的,比自己弱的孩子,看见村庄老人要尊敬,要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印象特别深的是那年我们家在当地最先买了电视机时,隔壁左右庄子的老百姓都来看电视时,他就要求我们给电视打开,给家里所有的板凳、椅子搬出来让给别人坐,不准我们嫌弃别人吵闹,他总是告诫我们,别人家买不起电视,老人小孩图个新鲜,不可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并要求我妈妈给开水烧好好的,让别人来看电视有水可喝,那阵子每到傍晚,我家堂屋里外都是看电视的人,乡里乡亲一起看着笑着并唠叨着,那场面至今回想起来还是让人难忘的,相信那时那景不光留在我们的印象中,应该也同样留在了那些曾随爷爷奶奶来我家看过电视的孩子记忆中!
父亲非常重视读书,犹记我们小时候他常常在我们耳边念叨着:孩子呀,可要发愤读书啊,农村孩子唯有读书才有出路,那时候他刚开始是给希望寄托在我二姐身上,希望她能带个好头考个中专,哪知二姐不是个读书的料,初中时预选都没通过,然后他就给所有的希望就寄托在我和我弟弟身上,那时他最大的期望是我能考个师范当个老师,弟弟考个卫校,当个医生。犹记小时候我和弟弟都比较贪玩,每当他从街上做完一天的生意回来,姐姐们老远看见父亲回来后就急忙提醒我和弟弟,说“阎王”回来了,我和弟弟立马就溜到房间看书写字,那样才不会惹他生气。他对子女要求都严,姐姐们都随着他在街上做生意,就连唯一的弟弟他也不娇惯,每到周末和寒暑假他总是大清早的就喊我和弟弟起来帮他看店做生意,稍有发呆时他就会训我们做事不认真,不细心等等,那时正是少年心性,哪能沉下心来看好店。可能因为他的性格,他的不善言辞,进入青春期的我,开始讨厌他了,我总觉得他不是个好父亲,不能像别人的父亲那样给予我们关爱,还老爱发脾气,于是背后我就常常对我弟弟说,你要想不被他唠叨,不被他责骂,就要发愤读书,考走,离开他,离开这个“无关爱”的家,离得远远地,以后再也不回来,于是弟弟也被我带着离他远远地,在家里能避他就尽量避着他,更不提同他说话了。
少不谙事的我啊,那时怎能体会到父辈的艰辛,生活的艰难,那时候姐姐们都已相继出嫁了,家中仅剩我们最后三个小的孩子,却都还在读书中,父亲刚刚在街上又购买了房子,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他一个人的肩上了,还要照看几个在外打工的姐姐的孩子们,他都自顾不暇了,又怎能还有时间陪我们。其实他给我们的爱都融在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了,只是我们还没学会感悟。记得我和弟弟中考时,那时候中考在7月份,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农村的孩子都要到县城参加中考,有条件的就借宿亲戚,没条件的就随学校住旅社,打地铺,一屋子几十个学生,条件好的有电风扇,条件不好的电风扇都没,更别提有空调了。为了让我和弟弟中考时晚上能睡个好觉,考个理想成绩,他不惜拉下脸面找到村庄里在县城的工作乡亲,多般套着人情让我们住在他们家。随着我和弟弟都先后考上了中专,每年光是学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我记得那时候的学费好像是4千多元,每年我和弟弟光学费就要9千元左右,不包含生活费了,在90年代中期,一年一万多元的读书费用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父亲硬是咬咬牙送我们上学了,他戒掉了烟和酒,节省每一笔能节约的钱,他总是让我和弟弟在校不要节约,叮嘱我们正是长身体时要吃饱,他还常告诫我们不攀比别人,缺什么告诉他,他也买的起。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父亲送我到县城上学时,我当时穿着母亲纳的布鞋,背着书包,他挑着我的行李,等到校报到后他给我安置好一切后,我送他到车站乘车时,他却突然叹起气起来,他道:“唉,我也是没本事,上中专了都没给你买双皮鞋穿,让你还穿着布鞋上学”。原来他在我们学校看到了许多学生都穿着光鲜,那时候学校中有许多技校生,都是城区的孩子,家庭环境肯定要优胜我们,肯定是农村的孩子不能比拟的,其实我那时候倒没那么多卑微的心思。没想到等我一个月后回家时,妹妹却高兴地拿了个新鞋盒给我,我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双黄色的皮鞋,那一刻,我忽然湿了眼眶,原来父亲回来后,心中懊悔不已,当天就来到街上定做皮鞋的地方给我定了一双鞋,花去了他50元,要知道那时候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只要75元,他卖一斤肉只挣到3毛至5毛左右,是需要好几天才能挣到这么多得钱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父亲他不是不爱我们,只是生活的艰辛,家庭的重担全抗在他一个人身上了,他已经尽他最大的能力来抚育我们了。晚上父亲回来后看见我回来,来不及卸下身上的担子,一个劲的问我在校学习及生活情况,以前见着他就背着的我,认真的回答了他的话,同他聊起的学校的生活,那一刻我认真凝望着父亲,才发现他老了,变沧桑了,从那一刻起我忽然不“怨恨”他了,有点理解他了。
几年后我和弟弟相继走上了工作岗位,弟弟如他所愿成了一名医生,我虽未他所愿成为一名教师,倒也机缘巧合分在了乡镇,成了一名基层干部,看着我和弟弟相继走上工作岗位,一下子两个孩子都端上了国家铁饭碗,这在当时是多么值得人羡慕的一件事啊,他乐坏了,每当我们下班后回家,他还不忘唠叨着:一代读书难,要好好工作啊!要珍惜啊!等我们在单位因工作认真负责,表现突出受到领导表扬时,那一刻我们才理解了儿时他对我们的严厉的管教,竟无形中让我和弟弟养成了认真严谨的个性及良好的自律习惯在日常工作中都成为了一笔优胜于别人的财富。尤其是弟弟从一名名不经传的中专医生,一步步自学成才考上了本科,考上了安医的研究生,后来考上了浙大的博士生,直至成为了专家级别的好医生。
尽管他年龄越来越大了,身子骨越来越差了,2000年时他还是将最小的成绩不理想的女儿花了7000多元买上了浮山高中,目的是让她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希望她能考上大学,像我们一样有份体面的工作,将来不至于生活太过辛苦,如今小妹在无为移动公司上班,生活安逸,家庭幸福。犹记得在父亲刚刚去世后不久,小妹傍晚接孩子放学时突然打了我一个电话哽咽着说到:姐,刚才接嘟嘟放学时看见一个妇女年龄也就和差不多,身边还带着个和我家二宝一样大的孩子在市场旁卖莴笋,孩子在旁哭着个不停,看着让人心酸,这一刻我忽然想起咱父亲,我无比感谢他,感谢他曾今不辞辛苦供我念书,将我送到大学校园,不然我的人生境遇也许就同那个买菜的妇女也差不了多少。是呀,一辈子勤劳节约的父亲,那时候不顾家人亲戚反对,毅然借钱给他的子女读了书,2000年那时一个月工资只有300多元左右,一下子借那么多钱给孩子读书在当时不是一般家庭能做到的。
多年后我们相继成家,离开了他,他也渐渐变得越来越老了,更爱唠叨了,他的许多观念及看问题的方法与我们都不同了,不知不觉中我老爱冲撞他了,甚至都怕和他聊天了,却不知他老了,他越来越需要我们陪他说说话,唠唠家常了,如今每每想到他在日时我冲撞他的话语,心中懊悔不已!可时间不能倒流。
清明到了,新茶又绿了,只是今年我却再也不能提着新茶赶回家送给他老人家尝一口新了,父亲,愿您在天堂安好,这样我们才不会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