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阅读:名校的炼成(二)

读书应该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要能对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些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能用事实或者道理逻辑清晰的表达。

要能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有提出疑问的勇气。要“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在一些“天才的作品”中出现。

我们不希望孩子的学科成绩是唯一优秀的证明,单纯的背诵、记忆和反复训练成就不了一个优秀的学生,对学科本质的把握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才是学习的意义。比如孩子可以侃侃而谈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知道一支铅笔到底有多少种用途。

一个全面的学生需要有,人文素养,学科思维,学习品质,创造潜质。

文来中学的校长的感悟比较耳目一新,但又觉得有道理,他说,教育很重要,但也不要夸大学校教育的作用。初中阶段,能够身心健康,阳光豁达,品行端正,哪怕成绩不好,未来也可能很好。

文来高中的校长说,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要把眼光看得远一点,把学习成绩看淡一点。教育不能太功利,要回归到培养人的本质上来。

教育要回归到培养人的本质上来。

教育要回归到培养人的本质上来。

教育要回归到培养人的本质上来。

这句话划重点。

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来面对未来的世界?

民办尚德实验学校校长的题目是:教育的最大魅力就是让每个学生拥有希望。

姜校长经常给学生们写信,而且会给每个人写内容完全不同的信,即便在电子渠道交流十分通畅的今天,书信语言的交流也是非常有意义。启发我,在这里要留下一些写给儿子的信。

小学阶段应该重视习惯的养成,比如今日事今日毕,日清日毕,不找借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