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案例:
有一个年轻人向公司老总递交了一份万言书,文采和内容俱佳。
年轻人被公司老总一顿批驳,几乎丢掉了工作。
对于这样一个事情,你会怎么看待呢?
大家各执一词:
有人认为年轻人不该这么冒失,没工作几天就给出自己的建议。
有人认为公司不应该这么刻薄,至少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如果你是年轻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如果你是公司老总,你是又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年轻人的想法和建议没有被采纳,你仔细想过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无论最后的建议有没有采纳,年轻人肯定有自己的理由,那么这个理由是否恰当?在这个理由的背后,年轻人又预设怎样的结果呢?
问题来了,什么样的理由更容易被接纳?这个案例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没有符合对方的战略。
提到战略,大家可能感觉这个概念太大了。没有什么实质的含义。
我们试着作出一个解读,所谓战略,我们用四个问题来揭示:
1.哪些人影响我们的目标?
2.这些人相信什么?
3.通过什么途径传递信息
4.按照什么顺序传达
总结:
决策者是谁,在忙什么,想要什么?担心什么?
只有自己的理由在对方的战略层里面,才有可能,或者说更容易被接纳。
有人说这么想是不是太复杂了,其实不是,我们每天都在做这样的决策,只不过很多时候这种决策都是潜意识在帮我在做而已。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潜意识的这种思维抽离出来,让我们自己的思维为自己所掌控,这样给出的理由可能是更容易被接受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思考:如果你进入一家新的公司,发现公司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好。你要跟公司提建议吗?以什么样的方式给公司提建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