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今天中午和人事助理一起吃饭,她跟我说,今天早上到中午这会儿,已经面试了五个应聘者了。
前段时间,资料员回家生孩子了,将近半年多的产假,意味着这个岗位需要快点补位进来,我们公司的资料员要干的活不少,每天都窝在档案室整理各类文件、归档、汇总,然后做个汇表之类的,看似轻松简单,其实杂七杂八的活儿也挺多的。
最大的优势是:双休、到点下班(这个具体要看当天的工作安排)。
但工资也不高,不交五险,底薪3000元,试用期三个月,工资是2500元。
周三人事在各类平台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到周四就收到了陆陆续续不少的简历,今天早上光是来面试这个岗位的就有五个,听说下午还有三个。
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听人事助理说,早上面试的五个里面,有两个曾经是某上市企业的中层管理,而且有一个学历还是硕士,可惜年纪有点大了,还有两年就40岁了。
她这么一说,我不禁感慨起来,一个3000元工资的工作,却炸出了这么多找工作的人,其中还有曾经履历那么优秀的人,这已经不是市场的问题了,而是另一个维度了。
如果有人知道,自己上了十几年学,最后发现自己只值3000块,该是什么样的感受,有时候我在想,这不是某个人的困境,而是一代人的集体焦虑。
2.
我们家附近有个露天广场,广场旁边的临街开了很多快餐店,里面有家早餐店在招帮工,月薪3000块,要求是凌晨4点到岗,负责包包子、擦桌子等等。
消息刚贴出去,半天就来了十几个应聘者,大多是40岁上下的中年人,其中有之前在工厂做流水线的王姐,也有开过小饭馆后来倒闭的,他们围着老板反复确认:每月能准时发工资不?活儿累点没事,只要稳定。
这场景如今很常见。
不是年轻人看不上3000块的工作,而是对于40岁左右的人来说,这份工资背后藏着“刚需”,王姐之前在电子厂做组装,去年工厂搬迁到外地,她没跟着去,因为家里的老人需要照顾,孩子在读初中,根本走不开。
她就开始重新找工作,连续找了两个月,要么要求是“35岁以下”,要么是销售岗需要熬夜跑业绩,她身体扛不住,早餐店虽然起得早,但下午2点就能下班,既能接孩子放学,又能给老人做晚饭,3000块够交水电费和孩子伙食费,她觉得“踏实”。
还有小区里的物业保洁,月薪2800块,交五险,也是中年人竞争的热门,说个夸张的,我们附近几个小区的保安都是年轻小伙子,前几天我出门的时候还特意观察了一下,年纪大概也就在28岁左右。
现在不仅是中年人找工作难,连年轻人也开始变得卷了,小区保安活儿也不累,每天放行一下,每月也能到手两三千。
现在的年轻人找工作,看的是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可对40岁左右的人来说,“稳定能顾家”“按时发薪”才是硬指标。
他们上有老要赡养,下有小要抚养,不敢轻易辞职,也耗不起时间试错,3000块的工资在大城市里不算多,但对需要平衡家庭与生计的中年人来说,却是能抓住的“安全感”。
它未必能让人过得富裕,却能撑起一个家的基本运转,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中年人愿意抢着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