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纳》读后感
最近一直在读美国的约翰·威廉斯写的小说《斯通纳》。说实话,对《斯通纳》的阅读毫无乐趣可言,首先,此书语言朴实无华,不风趣,更谈不上幽默;其次,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不温馨,更谈不上甜蜜。相反,小说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一种无力和挣扎,阅读时感觉像是在咀嚼一种苦涩,而读完整本书,却又让人产生一种无力的沉重感。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具有一种吸引人继续读下去的魅力。
本书的主人公斯通纳出生于上个世纪初,他的一生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卷入其中,但战争的开始和结束,甚至在战争最激烈的那几年,貌似对斯通纳的影响并不大,他总是冷眼旁观,没有热爱祖国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报效祖国的凌云壮志,他只是在大学校园里默默地、孤单地教着书。毫无疑问,斯通纳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发生在他身上的事,都是那么平淡无奇,泛善可陈,跟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出身农家,读书学习,获得教职,教学研究,结婚生女,工作受阻,生病死去。这就是他简单而又平凡的一生。这样的小人物,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比比皆是,我们都过着大致相同的日子。但斯通纳与众不同的是:他始终与这个世界、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着距离,以至于他总是能清醒得做出判断,不盲从,亦不随波逐流。这是他的优点,按理说,有着如此清醒头脑的人,应该能过上富足的日子。但斯通纳身上还有另外一些特质——不妥协,不堕落,哪怕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他的工作处处碰壁,兢兢业业工作四十余年,最后还是个助理教授。面对上级劳曼克斯的威逼利诱,他说:“我从来不在乎你认为可以给我的东西,或者你认为可以为我做的东西,或者别的什么玩意儿。”这是让我特别感动的地方,一个人的内心要有多么强大,才能不被外在的东西所利诱,才有足够的勇气对抗这个世界的不公平,。
斯通纳是个小人物。在战争期间,他不是热血沸腾地去参军,而是选择留下来教书,他相信文学的力量,厌恶战争的丑陋和残酷;和平时期,他不惧上级领导施压,坚持不让没有才华且不诚实的学生通过考核,以至于工作举步维艰;学术课上,他敢于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去教学,而不是迫于压力按部就班地教授学生;婚姻生活中,面对妻子神经质般的表现,他一忍再忍,维持着表面的和谐。
他是勇敢的,同时又是怯懦的。他没有做出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大手笔的成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留下的仅仅是一部学术手稿。
表面看来,他是平庸的小人物,但他对待这个世界,对待周围的人的态度却是令人望尘莫及的。他知得失,有分寸,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始终是清醒的。
其实,做个如他这般清醒的小人物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