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初,离石县委县政府的车队,只有三辆半新不旧的北京吉普车。记得这三辆车的车牌尾号分别是202,579和157。
由于当时车少,所以这三辆车只能是供县级领导工作需要时使用。
那个年代就连书记、县长也没有固定的专车。
县委县政府两套班子成员,(七十年代还没有人大和政协这两套班子)不论是哪位领导需要因公出行或下乡,只要是用车,就先得向县委办专管后勤工作的副主任提出申请。副主任根据用车领导的职务和用车的理由。有选择的安排车队派车。一般情况下,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外,其他副职领导要用车,还要依次排队等。什么时候能派到你用的车,要看车的周转情况。如果你处理的事情不是火上房的事,因车忙周转不过来,让你等个一天两天也是常有的事。
在哪个年代,由于县委机关的车少,各乡镇各单位也都没有小车,记得只有水利局有辆破的天津吉普用车。所以有时会安排几个领导同乘一辆车,特别是下乡,经常是只负责送你去,什么时候要回来再安排去接。
这个时期的前后八九年,县委分管后勤工作的副主任先后有杜润生、刘善久和王仲民。
车队没有专职队长,先是乔汝阳同志,一边开车一边兼着队长。后来是刘肖平同志,刘也是一边开车一边负责车队的工作。记得肖平开的车是579,202是刘玉海师傅,157是成有清师傅。
大概是上世纪的八一二年,离石电缆厂。不知道该厂的书记李保廉,厂长薛恩德是通过什么途径,购的一辆日本进口的三凌(丰田)小型面包车。当时国内进口的小汽车很少,不要说一个县里,就是省里这种纯进口的车也不多。
新车接回来离石没几天,电缆𠂆把车就送给了县委县政府。
这辆车从外观到性能都非常好,特别是它的发动机,声音很小,汽车发动着和没发动一样安静。还有汽车的车门和油门、刹车、离合器、档把和各种开关,操作起来又柔软又轻便。不论开车的司机还是坐车的乘客,都会感觉到这辆车的舒适度很好。
这辆小面包车不管跑到哪,都会引来不少人的围观。特别是许多开车的司机,更是爱用这辆车和自己所开的国产车作对比。看到这辆车,他们会嘀咕出许多调侃国产的话题。
谁能想到,几十年后,我们的国产车的质量逐渐拉近了与日本车的距离,在有些方面的性能还超过了日本车。
这辆车交给县委后,先是刘肖平队长亲自开,后来是乔八则师傅固定开。车的底盘底,一般舍不得在路况不好的地方去,所以车队安排这辆车跑的太原和平坦的地方多一些。
在当时领导们能坐这辆车去趟太原,他们都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和兴奋感。
开这辆车的乔八则师傅是位既勤快又热心的人。在哪些年,乔师傅开着这辆车为县委大院的机关干部,不知从太原捎回多少太原醋和大原面粉三厂的散装方便面。还正每次这辆车从太原回来,除人坐的地方外,车里都是满满的方便面和一桶一桶的太原醋。
其中我也是一个受益者。
这辆小面包车前后服务了近十年,一直到报废才算离开了我们的视线。
当时车队还有一辆天津产的金杯中型面包车,是候奴师傅开着。还有一辆一汽产的解放牌大卡车,是袁旺旺师傅开着,专门给机关食堂和锅炉房拉煤,偶尔也为机关干部拉些土豆和白菜或其他福利食物。
再后来又有了一辆普通桑塔纳和一辆伏尔加。分别由张新春师傅和常五成师傅开着。
当年的司机是让人非常羡慕的一种职业,特别是能在县委县政府开车,更是优越感爆棚,到哪都会得到尊重,也不缺基层干部的特别关照和抬举。
今天的汽车已多得看不过来,自己家里也有两辆,性能不比当年县委的那辆小面包车差。但感觉远比不上我对那辆小面包车的印象深刻,说来好笑,好像我始终对这辆车有一种割舍不去的情感!
二零二三年三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