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楊黎明的文章《選擇一種表達生命的方式》,看後深有感觸。
生命,表達。在這個大千世界裏,生活著數以萬計的生物,從生到死,每一種生物都會有自己的方式而這其中最為複雜,最為精巧的就算是我們人類了。
“表達生命”乍一看這個命題很難、很複雜!生命怎麽去“表達”?“表達”又意味著什麽?我們活著,對,“為什麽,我們活著?”或者“我們活著,為什麽?”很多次,我們會這樣問自己,人為什麽要活著?
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人是有思維的,所以我們的思想和需求就會比其他的生物要豐富。活著就要表明自己的存在。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物欲橫流的社會裏,我們該怎樣去表達自己的生命?什麽樣的一種方式才是自己的?
人與人真的很不同。有的人堅強,有的人懦弱;有的人開朗,有的人內向等等,我們的人類是個多樣化的種群。每一種人或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獨特的對生命的理解和對生命的表達方式,或是勤奮,或是慵懶;或是執著,或是無所謂;的一生有太多的不可預知性,我們不知道以後會怎樣?人總是在得與失,苦與樂之間不斷徘徊。
現在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人被生活的重擔壓的透不過氣來,有些人生來富貴,不愁吃穿,過著奢侈放蕩的生活,穿梭於燈紅酒綠間。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去羨慕別人的,沒有必要自怨自艾。畢淑敏曾有一篇文章《沒有一顆小草自慚形穢》,文中這樣說:“小草昂然立著,我向它吐了一口氣,它就被吹得卷曲了身子,但我氣息一盡,它就像彈簧般伸展了葉脈,快樂的抖動著;我再吹一口氣,它還是在彎曲之後怡然挺立;我悲哀的發現,不停地吹下去,有我氣絕倒地的一刻,小草卻安然。”小草是卑微的,在莊嚴的大樹下麵,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可以毫不羞愧的生活著。
我欣賞許三多的執著,“活著,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著。”這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或許在許三多的心裏,他所能選擇的一種方式就是腳踏實地的走完人生之路。同樣那個略顯低智商的阿甘也是如此。他們之間的共同點就是能夠很單純的釋放自己的感情,但是在現實裏並不是每個“聰明人”能夠做到的。
人們常說:青春無限;其實青春,生命總有一天會消逝的。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們是否無愧於己,是否碌碌無為,是否轟轟烈烈,是否開懷笑過,是否徹骨痛苦過?也許都沒有,也許就是平平淡淡,而這種平淡未嚐不是一種簡單的表達方式。
選擇一種方式活著,選擇一種表達生命的方式。即使是一朵鮮花,在繁花盛開的季節裏,都要盡力展示自己的美色,這又何嚐不是一種表達生命力方式呢?所以說世界上的萬物的生存其實就是一種對生命的表達。
有些人認為隻有自己出人頭地,有大房子,有豪華汽車等等那才算是完美的結局,那才是真正的沒有白來世上一趟;其實這隻是對於一小部分人來講可以達到這個地步,而大多數人隻能兢兢業業的各就各位幹著自己的那份工作;幸運地找到了自己喜愛的職業。這份工作雖然薪資不高,但它足以刺激我的神經,讓我激情飽滿地參與其中。它可以讓我興奮;讓我充實;讓我有成就感、認同感。它可以讓我思緒飛揚,讓我隨心所欲,可以充分地張揚我的個性,發揮我的潛能。可以充分地發掘我們的潛力,從而演繹我們生命的精彩。
一個藝術家,他們要的、追求的就是藝術作品的完美,即使傾家蕩產。
一個作家,他們要的是一篇文章的完美,即使三番五次的修改,始終不悔。
一個歌唱家,是為了一首歌能夠完美的唱出,不知要在台下練習多少遍。
一個農民,為了莊稼有好的收成,麵朝黃土背朝天,不怕烈日炎炎。
太多太多,在各種行業裏,有許多的人都是這樣,為什麽?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所做的工作,有意義,是自己活著的意義,是自己來表達生命的一種方式。席慕容曾說過:生命本身應該有一種意義,我們絕不是白白來一場的。
所以說不要抱怨生活給予了太多的磨難,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把每—次的失敗都歸結為一次嚐試,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都想象成一種幸運,不去自傲。就這樣,微笑著彈奏從容的弦樂,去麵對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獨,去戰勝憂傷。微笑麵對生活帶給我們的一切。
生命中,你我所走過的每一個地方,所遇見的每一個人,也許都將成為驛站、成為過客,如今卻發現,深刻在心裏的那些東西,早已在他們的時間裏化成遺忘。不要讓心太累,不要追想太多已經不屬於自己的人和事.“我以為人們在每一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們已經作了我能作的事\\\\\\\',人們隻能要求我們如此,而且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有一點快樂。”——居裏夫人
人是不可能沒有遺憾的,世界上永遠沒有完美,永遠不會盡如人意,古人都從月圓月缺中感悟到了這些,但是永遠有人去懷疑去求索,我現在的心態並不是消極,並不脆弱,隻是我覺得任何的感覺都是一種體驗,我不過是收集生命中的片片斷斷,點點滴滴,回憶以前,有些畫麵常常浮現,其中不少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東西,但是過去了的有什麽事有意義的呢?
人生的道路漫長而又坎坷,一路走來,許多的牽絆、許多的不舍,讓我們惶恐、憂慮、不堪重負。當我們學會讓自己輕鬆麵對,把滿腹心事放下,把欲望和執著放下,把沉重的精神壓力化成一首淡淡的曲子。那我們就會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可以兩手空空,但仍一身輕鬆。可以欣賞如詩的美景,仰望雲端的險峰,在勞頓停留之後,轉身上路,不再回頭。
也許無論是什麽對我們而言都是一種收獲吧,哪怕是一種失落一種傷害……輾轉人生的道路上,總會有著諸多的坎坷與迷失。美好的總是簡單的,簡單的卻不一定是美好的。人生亦如此,一路坦途不一定就是美好絢爛的人生。或許正是那幾番的痛苦和磨礪,才鑄就了生命中的點滴輝煌。
“在羅大佑剛出道時,他也曾為從醫還是從藝的抉擇,掙紮、痛苦、彷徨過多年。最終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自己“修行”多年的醫學專業,而選擇了自己摯愛的音樂道路。經過多年的打拚,最終在音樂道路上呼風喚雨,建樹頗豐。甚至被音樂界尊稱為一代“音樂教父”。這一切充分地證明,羅大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雖然他舍棄了自己的專業,但他選擇了一種更符合自己興趣和生命特征的方式,來演繹自己的人生。由此而贏得了幸福和快樂,甚至成就。
其實,度人生猶如做文章。我們通常可以選擇不同的文體來表達同一個事件。同理,我們也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生命的價值。但必定隻有一種最符合我們生命的特征,最能表達我們內心的聲音。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對於職業我們通常要進行無數次的選擇。在曲折、挫敗或幸運中找到一種最符合自己生命特征的方式,來演繹我們精彩或平凡的一生。隻有選擇正確時,我們才能強烈地感受到生命中的歸屬感、成就感以及安全感。那麽,你找到了嗎?也找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