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陆游
穷销壮岁功名志,病过新秋赏咏时。
自古世间如意少,天公宁肯为君私?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人生如四季,分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按一生80岁来算,大致对应如下:0-20岁的幼少年期如春天;21-40的青年期如夏天;41-60岁的中年期如秋天;61-80岁的老年期如冬天。人生的立秋就如40岁,而且这个年龄在不断的呈现低龄化。已过立秋之年的你过得还好吗?将到立秋之年的你准备好了吗?
上面是馆长个人YY的一个坐标轴,横轴代表的是自己/配偶的年龄,纵轴代表的是一个人的能量,能量受身体状况、家庭、事业、财务、社交、能力等各方面影响。声名:此图不甚严谨,主要是表达那个意思。
红线代表的是自己/配偶,从0岁到80岁的能量变化曲线。左边的黑色虚线代表的是双方家庭的四个老人的能量曲线,右边的蓝色曲线代表的是自己下一代的能量曲线。从图中可看出在40岁左右,能量处于将要下降的势头,而且不可逆;上一代的能量已经减弱,而且将持续下降,需要持续照顾;下一代的能量处于嗷嗷待哺的成长阶段,需要给予极大的供给。这三者是导致了中年危机的三种主要维度,将造成普遍的、持续性的焦虑。
立秋有三候,分别是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描写的是秋天之气息逐步加深的过程,它们分别对应我们人生的什么状态呢?
第一候:凉风至-变化
第一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所谓一叶知秋,管中窥豹。你身体的一些小恙,职场的一些微弱变动、家庭的一点不和谐等“变化”,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它的方向。它开始往另一个方向转变,如夏风是南风,秋风是西风,从南到西,风向已变,这个是需要警醒的。如上午还是某人的上级,下午就变成了某人的下级。
第二候:白露降-落差
第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天下万物,生长收藏,生生不息。小变化积累到一定阶段,新事物开始与旧事物角力,此时旧的势力还很强势,新的势力还未完全站稳,就会呈现较大的“落差”。如早上还在好好上班,下午就被辞退了,那个落差,让人措不及防。
第三候:寒蝉鸣-悲哀
第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经过了第二阶段的落差后,生命遭遇巨大冲击,古人用寒蝉鸣来表达那个肃杀、“悲哀”之感。《论语•泰伯》中说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如17年底沸沸扬扬的中兴员工跳楼事件,实在不忍那个巨大的“落差”,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破解法:贴秋膘
除了身体、家庭、事业等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也是一个强大威胁,我们周边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不就是证明嘛?那个“秋风”将会越来越强劲,直到某一天刮的我们面红耳赤,无力招架。那时候,忧愁将会比现在更多,而不会更少,因为科技是人欲望的具象化,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贴秋膘。
古人不像现代的我们,有空调、暖气。他们为了抵挡寒冬,会在立秋的时候贴秋膘,增进身体脂肪含量、储备能量。秋是冬到夏的过渡,为了抵挡将要来临的寒冬,我们也要给我们的内在生命贴秋膘。每个人贴秋膘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读书,有的是健身,有的是社交,有的是灵修,有的是陪伴……,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个就好。
电影《起风了》:“谁看得见风?我和你都看不见,但是看到树上微微颤抖的叶子之后,我知道风飘过去了”。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