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理科男,但是对于历史非常感兴趣,不过在大学之前很少看历史类的书。直到大学阶段开始有时间学习历史类知识。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里面充满了各种不可验证的东西,或者极其容易被证伪。中学课本中现在还写着譬如资产阶级软弱性这种明显是错误的理论。因为如果资产阶级真的软弱,为什么外国的外国的资产阶级可以夺取国家政权。
当时我就觉得教科书上的很多内容非常不靠谱,以至于我没有选择文科。现在看来是非常正确的,因为直到我开始学习经济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历史和政治书上写的东西真的是错的。但是为什么文科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其实是文科或者说社会科学发展太滞后了。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将科学方法引进文科当中,所以里面的理论要么是不可验证的,要么就是特别容易被证伪,然后就只能退化成特殊理论。
举个例子,中学历史课本上对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的原因的解释是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但是这明显被外国的资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事实推翻了。所以就只能加上一句,在中国当时环境下,中国的新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但是这样的知识虽然是可以解释现象,但也只能解释特定的现象,在科学方法论中属于特殊理论。
特殊理论不是没用的,比如我们生活中的经验就是特殊理论。经常有人感慨在过去有用的经验,情况一变就没用了。而文科中几乎所有知识都是以特殊理论的形式而存在的,这导致了每解释一个问题,就需要用一个特殊理论。这就导致了你需要背很多的知识,才能解决大多数问题,而且一旦出现新问题,几乎束手无策。
最典型的就是医学,我知道其实很多庸医在过去计算机没有普及的时候靠的就是背字典的方式来学习医学的,所以他给人治病都是查字典的方式。观察病人症状,然后在脑子里翻找相应的病症和治疗方法。在过去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这样的医生还有生存的土壤,但是在计算机普及之后,这样的医生一定是被最先淘汰的。
那些擅长文科的人其实很多只是假擅长,你提一个书本上没有出现的过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明清之后的皇帝多以年号对其称呼,比如雍正、乾隆。在明朝以前的皇帝却多以谥号、庙号对其称呼。比如唐太宗、宋太祖。这个问题很多文科生别说知道,就是想都没有想过。所以所谓的擅长也不过是擅长考试罢了。
当然理科生大多数也一样有这样的问题,但是不同点在于,他们只是不会自己去想问题,但是一旦问题提出来了还是能够想出来的。比如决定拔河比赛的胜负的是地面对人的摩擦力,那为什么不直接称量双方体重来决定胜负呢。拔河比赛中人可以努力的地方在哪里呢?真正擅长物理的学生一定能够答出来,但是未必能够问出这个问题。
因为擅长理科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能够将已学的知识运用到未知的情况中去,课后习题就是理科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他就是解决知识的运用问题的。学会运用已知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才是真正学会了知识。
但是文科就没有这样好的运气了,因为文科知识非常接近于特殊理论,这个知识只能解释这一个问题,或者这一类问题,所以哪怕课后做大量的习题,其实只是在重复相同的例子,没有不同的例子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所以真要学好文科那就需要真正学习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社会科学——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知识去解释历史课、政治课中的各种问题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