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术界讨论的很多的一个命题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否是民族精神家园和心灵家园。从现今的社会和时代来看,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命题探讨的反思无疑是掀起了一阵传统文化的热潮,让人们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然而,提到反思,恰恰也说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人心中有了一种不确定性。作为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当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和心理上的作用产生怀疑时,本身就是对于自身立身于这个社会最基础的归属感的疑问,是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够自信的反映。短时间会让一个民族产生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空虚,而长时间来讲则可能会使一个民族渐渐消亡。
这种现象的出现,追根溯源首先是承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次才是对其的不自信。
那么,首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认,要从中国久远的历史来看。人类以前的活动会对后来的人产生影响,人类基本的生存关系则基于记忆,记忆也是人类的理性的标志。自古以来,这种记忆以外在的文化和内在的精神的方式代代传承,形成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精神和心灵的层面上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和凝聚力,经过几千年来的沉淀,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学业之中,因此,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着内在的深切的亲近和认同的——这是其复兴的根基和必然要求。
而对于其不确定性,当然与晚清沦为半殖半封的历史有关,此时正值中华文化僵化西方文化繁荣的时期,因为战乱和后来的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深入人心,不可否认依然对现在有着深刻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糟粕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为许多大众所知的,而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优秀成分的领悟确是需要一定文化底蕴,另一部分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优秀品质则作为人们立身准则、处世之本,而易被忽略。
不论如何,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是好事,它唤醒了优秀传统文化,回答了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疑问。也让中国人更有自信作为中国人而立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