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停更,如果停一次,再写就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努力。前几天,还非常乐观地以为:越写越觉得可写的材料越多,想写的材料越多,随时随地都能写,多好!
说的再通俗点儿,简书平台有时就像个朋友圈,我在这里写写写,其实是刷点儿存在感。好友找不到我了,上简书,我一直都在,可如果我一停,就有可能再也不想写出一个字了。
就像我们某些上了年纪的人,害怕去体检,明知身体没啥大的不舒服,可一查,那体检表上就会有方方面面的数字,显得身体并不特健康,看得人头皮发麻,身体零件真不如以前好用了,可还不能停止体检,不能停止运动。
记得以前,我总好说“如果”,如果我当初怎么怎么,就好了。当时好友就反驳说:“干嘛要说如果呢?”真的,世上从来就没有后悔药,也没有什么回头路,“如果”其实是不行动者或没如愿者的自怨自艾,有什么用?
错了就是错了,赶快纠正才成,不能动辄说“如果”。上世纪末我们学校有两位同事,一位因为调动,他在原学校的成绩及各种奖证都没被保存,据说他也填过晋级表了,教育局却没他的材料,他各种纠结,到原学校到本校再到教育局各种申诉,人家劝他没办法,重新再进吧,二级到底容易些,他不愿意,他要学校给他负责。另一位呢,在原学校进级也填表也交钱了,校长回来也没说自己被刷掉,她安安心心地怀孕调动生娃再上班,到新学校第三年她才偶然得知自己还是三级没进上二级,和她一起填表的那几个人进上了,只是没按二级发工资,她是根本没进上,一咬牙,重新进。结果这两位老师他被耽误五年,她被耽误三年。
进级是我们自己的事,没进上固然与当时制度或什么人为原因有关,作为当事人能让谁为自己负责,谁会为自己负责?别用“如果”为自己的推卸责任买单,否则吃亏的还是当事人自己。
不能说“如果当初怎样怎样”的话,有什么想法,做就是了。
就像现在,想要停更,不后悔,转身去做另一件事儿。“如果”不想停,就认真写,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耽误对儿子的陪伴,不患得患失,别计较啥付出啥成绩,写下去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