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知乎里看到一场关于为什么感觉大学同学不如高中同学感情更好的大讨论,一通分析下来不外乎大学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会,周围人来自五湖四海,背景,民俗,甚至口味都完全不同。
看完后数了数微信里好友的高中同学跟大学同学的数量,想了想高中群与大学群里的聊天互动频度,深以为然。
几年前在向塘中学拆除前去看过一次,曾经的足球场,教学楼后的厕所都已草比人高,一派人类消失后的地球景象,然而在那些荒芜的景象里却让我开始一点一点的把回忆松绑。
通过体育场地小径,隔壁是厕所,你也许走过无数遍
不眠之夜
若要问到2003年以后的向中学子对高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答案一定会提到通宵上网。
新时代,蜘蛛侠,世纪,众乐,大世界,伊妹儿,这些名字深深的烙刻在了诸多的向中学子心中。
在那样一个互联网刚开始萌芽的时代里,这些网吧的方位,大小,价格在当时的熟知程度堪比今天对网红餐馆的程度,是否是win XP系统甚至还成了衡量一个网吧是否值得去的标准。
冒险岛,传奇,跑跑卡丁车,劲舞团,抢滩登陆,Cs总是玩不够,我们可以一遍又一遍的打上一整晚的仓库地图,跑上一整晚的森林发夹,走上一整晚的沙巴克,却怎么也不会腻。
在几乎全员住校的背景下,要享受这5块钱,8个小时的快乐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乒乓球台,你是不是也曾在这里留下“健将”身影?
需要突破保卫科的封锁线的方式大致有几种,难度最低的是在下晚自习后从操场东面的围墙翻越出去,男男女女们只需要两两配合就可以轻松逃脱,然而随着保卫科的大人们在夜晚在操场的巡查力度加大,这条路不再变的安全,他们静静的潜伏在墙根内外,等着一纵而下的黑影猛然摁亮手电筒的瞬间,那一刻你终于体会到了电影里的惊喜感。
新的开拓者们很快找到了另外的突破点,从教师家属楼东面附近翻越而出,这道墙的最大特点就是高,特别的高,就像在多年以后的公司团建拓展中面对毕业墙的时候,在没有爬上去之前你很难相信自己可以跟几个同学在互相协作中翻越它。
而最难的突破方式是成为一个演员。
你可以扮演一个关心同学的好学生模范的角色,你所需要的是另外一个扮演肚子不舒服的同学,因为只有腹痛的模样:驼着背,戴着帽子,捂着肚子,步履蹒跚才是最容易演绎的。
时机很重要,你不可以在下晚自习的时候出去,这样目的性太明显,晚自习上到一大半快要下课是最好的时间点,这个时候偷偷的溜出去,当班老师只会以为你去上厕所。
到了办公楼你需要开始减速,观察百米外的门卫室,如果此刻有站在门口的万万不可轻易行动,因为在这百来米的距离足够他仔细观察你们两的演技,一旦有一丝的不对劲,你们两的演艺生涯就此终结。
供图:刘勇辉
你需要等待哨兵回到门卫室里,再从门口若无其事的走过,这短短的几秒钟他已经来不及观察你的同伴是不是真的病了就将你们放生在那茫茫的夜色之中了。
更直接的方式则是骑上二八自行车以每小时超过30km的最高时速冲过那窄窄的小门,两下减速带带来的颠簸之后便可以逃之夭夭了。
当然,更多时候那道小门是处于关闭或者虚掩状态,这时候就会有更勇猛的勇士以体操运动员的姿态直接冲上铁栅栏,不过几秒钟,伴随着哗哗的金属声轻松翻越or被逮个正着。
无论哪种方式,在成功突破的那一瞬间总是可以带来如越狱般的成就感,接下来的一整晚,都是属于你的幸运时刻了。
网吧里除了向中学子,最多的就是江服的同学了,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对情侣几乎每次都能遇到坐在一起玩冒险岛,不知道后来的他们怎么样了,多年以后他们是否也会回想起向塘的那些夜晚。
通宵后,最艰难的是冬夜里的回程时刻,为了赶在门卫室营业之前必须在凌晨天即将亮起之时返校,那段冻到自行车都无法骑上只可以推着走的旅程让多少人终身难忘。
而对我来说,对向塘中学夜晚最深刻的记忆是某一年的狮子座流星雨,那天的操场上,教学楼高处,甚至教学楼的屋檐处,到处都是仰望星空的伙伴们,这是很多人的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流星雨;后来居住在城市的我们,再也难以看到如此壮阔的宇宙之景。
校园探秘
向塘中学很大,300亩的校园甚至堪比某些高等院校,办公楼前的池塘,小径见证了多少的青涩与幻想;硕大的校园里也存在一些神秘领域,教学楼东面有一排荒废的平房,甚至还有一个废弃的男女公厕,秋冬的日子里耐不住难熬的晚自习的同学会过去,在满是落叶跟枯枝的空地上生上一团篝火;废楼,黑夜,随风飘动的火焰,或蹲,或倚树的二三人,那场景像极了游戏中,电影里的桥段。
直到后来,才知晓原来那废旧平房,公厕;是更年长一些的学长们学姐们的学生宿舍;那斑驳的墙面承载的是他们的青春岁月。
那也是向塘中学最辉煌的年代,考上清华北大也是什么新鲜事。
向塘中学的足球场是有农户居住的,据说校园还没修建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居住于此,这在全国来说可能都是难得一见的景象。春季里满园的春色,夏季里挑着扁担种菜的大叔大妈,秋季里的丰收,冬季里的漫天白雪。
电 台📻
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里,小说,电台都是在这悠悠青春里仅次于上网的娱乐手段;厚厚的盗版网络小说从第一排传递到最后一排的时候早已起皱,读起来却不亚于多年后在各种网红书店里翻书的快感。
我们在宿舍,我们在教室,用听不了多久就要坏的3块钱耳机插进10几块钱的粗糙的收音机里,来回切换着听着那仅有的几个信号最清晰的频道:青山湖之声魅力934,MyFM,Music radio,主播小强;它们就是那个年代的爱奇艺,优酷。
向塘中学也是有自己的广播站的,每到下午放学的时候都会循环的播放流行歌曲,播放次数最多的非萧亚轩的《一个人的精彩》莫属,而对我来说,记忆里保存的是在某个夏日傍晚,在教室里值日时听到光良的《第一次》的那种美好感觉。
办公楼
男孩子们对主办公楼最多的记忆,可能是楼顶的电脑机房了,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到电脑就是在这里,最开始是没有网络的,但是很快被发现在某些电脑里存在于其他人留下来的,雷电,抢滩登陆,暴力摩托这样好玩的游戏,加之微机老师长的很美,于是微机课也成了一种享受。
后来,机房也开通了网络,电脑配置很低,网速也很慢,但是45分钟的课长我们却依然乐此不疲的去花费10几分钟下载QQ,有的同学上课的唯一乐趣就是不停的注册QQ号,直到某天终于被他注册到了7位,8位的QQ方才罢休。
你还记得这栋楼,曾经是做什么的吗?
吃在向中🍚
向塘中学曾经是有3个食堂的,在那个竞争的年代里,每家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其中3食堂的肉包子是最受到好评,每天早上都需要挤在人群里花上1元钱,接过用筷子串起来的3个包子,美味的口感带来一早上的好心情。
而在新食堂建好了以后,全部统一,虽然环境更好了,可是却再也没有了那时候的美味,还需要小心翼翼的当心瓷砖上的水滑倒。
校外的饮食却一直都丰富多彩,校门口的2侧遍布着3家饭馆,2块钱的素菜,3块钱可以加肉,每家都有自己的额外特色,一家的电视里总是在放着周星驰的《国产凌凌漆》《大内密探》,另外一家吃饭的同时还附带可以打桌球,环境只能以简陋形容,女老板炒菜的时候直接从旁边一桶漂浮着菜叶的书中用大大的铁勺取水,也每每直接用嘴尝菜的咸淡,豆腐泡,青菜,空心菜是永远的主旋律。
铁路旁的小村庄里曾经有一户和蔼的只会说普通话的外地大妈大叔在自家开的小餐馆备受好评,仅供应炒年糕,炒粉,煮粉,稀饭,再也没在别处吃过的免费的大蒜须,每一样都是爆款,虽然地理位置很难找,比其他任何餐馆都要更远,也没有任何的招牌,但实实在在是当时的网红店。每天中午,早上都是络绎不绝,直到后来不知何故关门。
住在向中🏡
我的书房抽屉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块乌黑的木头碎片,那是关于向塘中学宿舍的一场火灾回忆,某一天同学在用热得快烧水后无心的没有拔掉插头就扔在床上,造成的大火让我们宿舍轰动全校,好在是在上晚自习时期,没有造成任何人员受伤,火势也没有蔓延到其他宿舍。
但当我每每打开抽屉,看到盒子里的那块碎片却总是能让我想起向中的那一个个日夜,对很多人来说向塘中学是他们的第一次住校体验,也可能是最后的一次。
其实宿舍楼就向塘地区来说,向塘中学算是比较不错的,有独立的卫生间、公共水池卫生间也很大,以致于最能勾起回忆的竟是那曾经飘散在宿舍楼道里的洗衣粉味道。
楼下是独立的自行车棚,停满了住校生们的自行车,直到某一天下完冰雹以后,自行车棚顶上被击穿成一个个小洞,开始变得再不挡雨。
自行车🚲
对于向中学子来说,人手普及度最高的身外之物就是自行车了,就像今天没有手机不可想象一样,在当年的向塘中学,没有自行车,是不可想象的。
26,28布满整个校园,酷一些的同学可能会骑上一辆变速器是摆设的杂牌山地车。
今天已经开惯了4轮汽车的你,是否会想念教学楼与办公楼之间大大的自行车棚呢?
每周五的下午,对于向塘中学来说是一场自行车的大迁徙,很多同学需要骑上1个钟头,2个钟头才能到家,在当时觉得很不可思议,原来向塘可以这么的大,黄马,广福可以这么的远。
毕业季🎓
3年的时间其实很短很短,毕业的那一天很快就会来临;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这就是他们最后的校园时光,远赴东莞,深圳打工才是接下来的人生安排,而那常年锁闭的阶梯教室最大的作用也会在这一天派上用场,所有人都集中于此填写志愿,听着班主任做最后一课的演讲。
很多同学的第一二志愿都是北大,清华,因为反正无论写任何学校,甚至连隔壁常常被拿来嘲笑的当时还是专科的服装学院都是考不上的;向塘中学的办公楼一楼每年的光荣榜里总是充斥着各种XXXX职业学院,不得不说对于一所曾经辉煌无比的名校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但是现实就是如此,就像向塘中学已经不复存在了,不得不接受,没有人抵得过时间的碾压与现实的残酷。
后记:
向塘中学原址拆除后将变成江西工商职业学院新校区,明年即将建设完成,对某些在向塘中学,也曾在工商学院就读过的学子来说,这很魔幻。而且,按照计划,在建建筑工期目标为7月竣工,工商职业学院将在今年的9月1日,就要开学了!
如果你在读完全文后想起了向塘中学的那些同学们,不妨把这些回忆也分享给他们,向他们问一声好。
连载 | 与青春一同消散的向塘四中(一)
连载 | 再见,再也不见;从未消失的向塘四中(完结)
记录 |
再见!丁坊楞上小学;你好,向塘镇第三幼儿园
记录 | 1984-2018向塘城市卫星图,35年变迁史!
有深度/够用心/做公众号,我们是认真的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这里有向塘的一切
作者/Chi'en
图片/刘勇辉/向塘吧
编辑/Roczong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联系删除
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在看”
小编的工资就涨1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