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被父母说是个没耳性的孩子。起初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后来长大了,知道那是不长记性。
仔细想想,我确实不长记性。小时候被爸妈训斥,我不像姐姐一样,扭头出去,藏个地方,让爸妈担心得不得了,出动全家人去找。我会哭着该干活干活,该上学上学。在学校,偶尔一次作业没有完成,被老师责罚,我不会像邻居玲子一样,对老师满腹怨恨,见了面把头扭到一边,理都不理。我会用心作业,见了老师早早打招呼。那时,小伙伴之间还常常会有小纠纷,总是刚刚还在一起玩,就突然不说话了,我好像从未有过这种情况,便总是做了他们之间的传话筒。如此种种,直到长大成人。
成年之后,我依然保留了这个缺点。在单位,同事之间相处本好,一块儿干活,这次多干了点,下次又被分配多干了点,自己乐呵呵的不觉得,有人就好心提醒了,但心里觉得只要能力范围之内,多就多点吧,只当是锻炼。如果这些情况回家和H先生偶尔提起,他就奚落我没耳性。我想想也是,在家里和他发生纷争,从没有记仇生怨,隔了夜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当然他也是这样,可能是日久同化了吧。但他还是告诫我,有时候该长记性就得长记性,我嘴上答应,可心里却想,哪有那么多脑细胞去记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呢?
前几天回家,母亲告诉我,父亲情绪又开始极不稳定了,说这些的时候她有点忧虑,我就不忍当天离开了,想留下来住一晚陪她说说话。谁知那一晚父亲情绪爆发了,句句如刀,刀刀伤人。母亲默默无言,始终像哄一个孩子一样,我改,我以后多考虑你的感受。我实在看不下,顶了父亲几句。那一晚任其发泄。等到父亲发泄完睡了,母亲平静地和我说,一辈子了,他就那脾气说说就过去了。
第二天早上,母亲依然早早起床,精心做饭,并依旧为父亲端过去。我突然就有记性了,我无法理解父亲怎么可以对母亲说那样的话,临走前不愿再和他说一句话。
母亲送我出门,在房后边的路上,她望着田野说,你小时候我一直说你没耳性,其实我是个最没耳性的人。人这一辈子,搭个伴,处个朋友,都不是你死我活的敌人,计较那么多干啥呢?没耳性,心里的难啊,苦啊,就不品了,糊糊涂涂,也是高高兴兴的过,好日子就来了。
我突然觉得醍醐灌顶,原来,这没耳性不是贬义词。那就继续没耳性的生活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