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廷教授是个牛人,这是阅读这本书的第一感受,因为他这本书阐释的角度很广,知识面很宽,旁征博引,文笔流畅,就像你坐在他旁边,他跟你进行学生交流一样,不像一般的理论著作一样,很晦涩,难以往下继续。不过,依然让我头晕的是:我还是没看懂。主要原因是这里头提出很多问题,但都是没有答案的,是让你思考的线索。对于习惯了有固定的论据、结论这样套路的文章阅读,我一时难以接受,也许需要等到第二遍、第三遍阅读才能把握大致的脉络吧!
张教授是个教数学的,后来自己把领域拓展到教育学、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等领域,我相信都是不断追求未知领域而进行的自我探索吧!他不仅仅理论功底深厚,在实际解决问题领域也是建树颇丰。他领导下的湖南师范大学成为211大学。
第一章:从哪里开始考察教育。第一个问题就让人犯晕,教育是什么?教育从哪里来?教育本是什么?教育不是什么?也许不是真的能弄成答案,也许最重要的是要有怀疑精神和问问题的习惯!第二节,什么是最重要的?教育是怎样发生的?怎样演绎的?教育的基本特性是什么?特别提到曾经教育为政治服务的混乱时代,结果证明,如果政治的作用是促进教育,则教育和政治都会兴旺。有谈到教育与生产力与文化的关系。教育是文化吗?依然没有答案。
第二章:人是什么。教育是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人的?人是什么?生命是什么?是教育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自反性:意志和意识。自我本我超我。醒位下的我、梦位下的我、熟眠位下的我、大觉位下的我:印度哲学下的四位我。冯友兰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人的可发展性--自增性。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不是人的特性?自反性、自增性、自语性。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人什么。
第三章:关系中的人。本质的联系才叫关系。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教育的方法和立场是什么?教育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教育是怎样看待关系的?教育怎样看待“关系”与人的关系?人的变大变小,反馈出文革那段时间人所应该受到的重视的多少。个人与群体的关系,集体主义曾经政治上之上的地位。教育主体与客体。教育依其天性应当能更好地理解人。
第四章:人发展什么。关于功利,学点有用的?你的论文有什么用?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美育不能在人的发展中只充当配角的地位。语言学课程为工具课程的粗浅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