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2017.09.13
青年在拼命的奔跑,身后枪声不断的响起。左边的倒下了,右边的倒下了,后边的也倒下了,只剩下了他,拼命奔跑,翻墙而逃。
在枪声中,在大炮声中,在同伴倒下的背影前,奔跑,逃命。
这就是电影《敦刻尔克》的开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整个欧洲,都在希特勒的军队的驱赶下,四散而逃。人们,被终于破的逼迫到了敦刻尔克海滩。
前面是大海,后面是希特勒的军队。
天空到处都是轰炸机。只能进出一艘大船的码头随时都有可能被沉没的大船堵塞。
整整45万人,按照将军的估计,在轰炸中,顶多能够撤退3万人。
为了能活下去,尸体上的鞋子,扒下来,穿在自己的身上。装成担架队员,抬伤员上船。人们想尽办法,能够到船上去。尽快的离开敦刻尔克这个地狱般的地方。
好不容易上到船上,敌机来了。轰炸——瞬间就将刚才还以为是通往天堂的大船变成了通向死地狱的通道。
从地狱通道爬出来,游回到海滩。这一刻是该庆幸呢,还是该懊恼呢?
当藏身的小船变成敌人游戏射击的目标时。那种深度的惊慌从每一张年轻的脸庞上深深的透露出来。
你的全部的依靠和指望,也许正是别人游戏的目标。
从每一双惊恐的眼睛里射出的目光,可以深深地读到这些。
雾气迷茫的天空和大海,透出所有的无奈。
这是整个欧洲的无奈,整个欧洲的撤退,整个欧洲整个世界的失败。
甚至有可能是整个欧洲的遗弃。
在这样阴沉的画面中,有人放下所有的装备和武器,将生命抛进了大海里。
而更多的人选择想尽办法生存下去。
当将军看见望远镜中无数的小船,不顾一切的扑向这片海滩。扑向了他们的儿子。
将军说他看见了祖国。其实就是家。
白发苍苍的船长划着自己的小游船。17岁的少年不顾一切的说我是有用的,我要去做点什么。
这是整个欧洲的父亲,对战场上失败而归的儿子做出的最大的承诺。
这是整个欧洲,对失败做出的一种最高姿态。
你可以回家,你必须回家,家是最后的防线。
当刚刚救起的军人。因为极度的恐惧,而不会说话,甚至不会站立。
可以看见人性在困难,在灾难面前,其实个体是何等软弱。
当他拒绝去前去营救他的朋友他的战友时,甚至他因为抢夺船舵,而将刚刚救起他的少年推倒致死。
可以看见人性其实有黑暗的一面。
当他重新将手伸向战友,把战友从水里救出来后,他鼓起勇气询问受伤少年的情况。
可以看见,只有助人帮人时,人性才能够发扬美善的一面——他伸出去的手,拯救了他自己。
整个影片的画面,都是在那种阴霾潮湿迷茫之中。向你叙述着,人性的种种。这位盗梦空间的大导演,将战争片用最文艺的方式,倾泻而出。
当回到家乡的军人,惭愧地面对父老乡亲时,故乡的亲人说回来就好,回来就是希望。
几年后,欧洲军人终将在诺曼底登陆之中挣回了他们的荣誉。
失败、撤退——这对整个欧洲都是件都是一件艰巨的事情。
整个欧洲在最大的撤退和失败之后,换来了最大的彻底的胜利。
人生何尝不是在撤退,在失败中寻找机会的呢?
每个人身后都有家,有国。为家而奋斗,为国而努力。将生命,活出应该有的阳光的风貌。
也必将会在撤退之后迎来前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