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记]1.8-1.12连续听了几节公开课,收获颇丰。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我对课堂纠错这一环节梳理出了以下这些小看法。此文写得极粗糙肤浅,暂且记录下来以便日后进一步润色。
[正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习就是不断犯错,又不断纠错的过程,学生不犯错的课堂不是真实的课堂。因此,每一位教师都不应回避学生所犯的错误,将有效纠错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予以高度的重视。如何有效实施课堂纠错,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否需要纠错
一般认为,课堂应有错必纠,但我们也须注意到,学生在摸索方法的道路上难免出现一些不完美的“作品”,这些不完美的作品在老师看来是错误的,但对学生来说,是他们在前进道路上付出的必要“学费”。如果急着全盘否定,立刻予以纠正,无疑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与其急着纠错,不如先肯定其合理成分,再试着启发点拨,如果学生暂时不能理解,不如先放一放,等待更好的时机。我常说“胡编乱造是摸索方法的萌芽阶段”,只要一个学生肯开始行动,即使做得不甚完美,也比躺倒不做强上百倍。教师眼中应容得下这种不完美,学生的认知毕竟不能成熟如专业人士,表述上也难免有诸多问题,对于无伤大雅的小错误,留一份宽容,多一些等待,也许最终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纠错的时机把握
试着想象两个场景:1.一个学生做题出错,老师纠正,给全体学生做示范。2.一个学生出错,老师不语,第二个学生继续出错,第三个,第四个……,然后老师才说,你们刚才那种做法是错误,正确的应该是……
这两个场景,哪种纠错方式更优秀不能一概而论,第一种纠错方式好处在于及时,第二种在于反差鲜明,印象深刻。对于个别性的小错误,第一种可能更好;对于普遍性的大错误,第二种可能更为适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调整纠错节奏,该快要快,该等就等。尤其要善于使用第二种纠错方法,见而不发,积蓄力量,关键时刻给予迅猛一击,达到最佳纠错效果。
三、谁来纠错?
纠错实施者应该多样化,凡是课堂的参与者都应参与到纠错活动中来。教师纠错权威性强,往往言简意赅,一击中的,在追求效率的课堂上效果显著。同学身为学习伙伴,对于出错原因感同身受,由他们来纠错容易唤起共鸣,深入内心,在时间宽裕的课堂上效果很好。尤其要注意的是出错者本人纠错,每个人都有自我反省,自我改正的能力,教师应合理引导,适时点拨,激发这种宝贵的自我纠错能力。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纠错也是为了能够不去纠错。我们应培养学生同伴纠错和自行纠错的习惯和能力。
四、纠错的方式
口头纠错——灵活,操作性强,但印象不深;
板书纠错——便于笔记,声音形象双重刺激的,印象较深;
错题本纠错——费时费力,但汇总错误后便于回顾,对于巩固知识点效果极佳。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验加深纠错效果,巧用游戏增加趣味性等。总之,方法各异,有心为上,只要教师多用心琢磨,不愁找不到适合的纠错方式。
不要惧怕错误,不要轻视错误,更不要简单粗暴的将错误归咎于学生太笨。错误是宝库,开掘出这个宝库的丰富资源,错误就是一道别样的课堂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