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新解,十天干十二地支如何与人体对应?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被尊奉为我国“医学之祖”、“医术之母”。它依据《易经》“天人合一”的理论,将人体生命系统与自然系统整合为一,将人的经脉、呼吸、脏腑、营卫、养生、诊病,与天地山川、四海九州、四季寒暑、五行八卦等一一对应结合起来。

建立起中医重视自然、社会与人和精神的合一,主张顺应天时地理,追求阴阳和谐,重视养生,预防为先,辨证施治,主张人身心健康、德高长寿的人生最高境界的医学理论,影响世界几千年,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黄帝内经》在将自然社会现象与人类健康、家居设计有机整合在一起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风水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它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健康风水文化宝典。

《黄帝内经》将天地与人体互相对应而找出了三者间的相似处和内在联系。它认为,人的身体是合于天道规律的,体内有五脏(藏),是以对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的;体外有六腑,以对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与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相合,这正是五脏六腑所以对应天道的表现。

因此天为阳,地为阴,人的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四海以北为阴,五湖以北为阴中之阴,漳河以南为阳,黄河以北至漳河为阳中之阴,漯河以南至长江为阳中之太阳,“此一隅之阴阳也,所以人与天地相参也”。

对于枟内经枠的这些说法,有些如南北阴阳的提法,因中国疆域的拓展和邻国地理的发现而可以更新和完善,有些则因现代科学还无法完全解释清楚,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它企图从人来自自然这一铁的事实中,去寻找两者间内在联系的开拓性创新性努力,我们还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天干与人体的关系:甲头、乙项、丙肩、丁胸、戊肚、己脐、庚腰、辛肋、壬股、癸四肢。歌诀:甲头乙项丙肩求,丁胸戊肚己脐腹。庚为腰间辛为肋,壬是股部癸四肢。

十天干与五脏六腑的关系: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主肺,膀胱之焦在壬方,若问肾水心包处,二者皆在癸中藏。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与人体部位的关系:子丑为腿脚,寅亥为腿膝,卯戌为屁股,辰西为两臂,巳申为肩,午未为头面。

十二地支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肚脐及脾胃。寅胆目疾脉两手,卯木十指内肝方。辰土为脾肩胸痰,巳面齿咽小肠肛。午火心脏并眼比,未土胃脾并脊梁。申金大肠经络肺,酉金咽喉及气管。戌土命门腿踝足,亥水发骨尿道肾。

“九五宫”文章全部原创,感兴趣的朋友请长期关注,了解更多可查看历史文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 《四柱特训班讲义》一书,是笔者根据2003年春举办的四柱特训班讲课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它是以《四柱详真》...
    小狐狸娃娃阅读 12,350评论 1 29
  • 第二节 素问 藏气法时论 首先讲了五脏之苦。心苦缓,心有病,苦于缓,涣散,急食酸以收之,如五味子等,肝苦急,肝病,...
    水结晶阅读 1,593评论 0 3
  • 文|南有南风 -1- 你想做的很多,实现的却很少。 你坐在沙发上,盯着满满当当的课表,旁边是一堆没看完的法学书籍。...
    南有南风阅读 11,529评论 393 595
  • 睡觉对我来说很重要,要是头天晚上睡得好,第二天心情会很好,眼睛也发亮,工作效率也高。 以前我的睡眠不是很好,很难入...
    柳枝冉冉阅读 741评论 6 14
  • 离答案揭晓还有两天 ,忽然就不期待了。 所有的故事,从开始就奔向结束。师傅修成了正果,钱色双收。师母看不出年龄 ,...
    行一馆阅读 1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