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朋友的故事,不要问我这个朋友是不是我自己。出于叙述方便,以下仍用“我”的代称角度。
年前只提了少量行李回家的我完全没料到接下来的几个月会发生什么。疫情爆发,在医院的实习中断,把仅带的一件羽绒服从一月穿到现在。
开始的两个月,我和大部分学生一样找各种姿势躺着长肉。每天两点睡,中午起,势必要把去年丢失的暑假补回来(19年7月开始实习)。刷手机,玩游戏,顺便等来了考研和六级成绩。
而三月中旬的某一天,也就是疫情开始好转的阶段,学生网课开启(即将毕业只有少量网课),网传各省市地区开学的消息,我开始不能继续安逸地玩乐。
快开学是不是意味着,我要继续回医院实习了?
可对于我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不想做医生。
从大四起这个念头便在我心里种下了。
医学生有实习要求(10个月左右),通常是与学校交好的医院,它们有一个类似“历届流传”的系统,我们的实习日程安排就是根据上一届的安排改动的。
(也有部分学生会申请自己地区或希望的医院实习。)
这是一个自然惯例,因此当时我的想法是:经历完实习看自己是否适合,不要轻易地拒绝它。事实是,不适合。我确实不是一个靠手艺操作吃饭的人。于是12月时我下载了找实习的软件,有一份符合我喜好的工作,但由于地理和时间的问题(在外地读大学和实习),无法实现。
这时,大环境的变故对我像是一个机遇。为什么现在不试试呢?
也不知道是哪来的热情,我立刻上手编写自己的简历。大学里担任的职务不少,经历也不少,也算写了一份自我认可的简历。内容运营是我目前准备的方向,我还是喜欢去写点什么,有太多的想法想要表述。
医学生读的书很多,做的实验不乏,但我始终认为与社会关系、大众常识有一定的脱节。它的专业性太强,而且普遍缺少社会性、思政性的课程。每年放假回家与其他专业的朋友交流,说实话我都有点跟不上,视野绝对不如他们开阔。
比如,到大五我才开始医院实习,前几年都在上课-背书-做实验-考试中度过,缺少了与社会更多接触的机会。而一位商务英语专业的朋友,已经在两所不同的企业实习过、交际过。
简历效果不错,四份简历收获三份回音,作为新人走社会,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我像大部分的应届生们一样新奇期待,也像他们一样焦虑失望,对自己产生怀疑。
不同于第二家是由于相关知识不足的原因将我拒绝,这点我完全接受和理解,也将补足功课继续努力。
而在于第一家企业的领域是我非常感兴趣并了解的,且内容与我写故事的爱好息息相关,经历了初审,在填完答卷后被拒了。平台发表的故事反响尚且不错,而这次被拒让我对自己、对发布的文章打了个问号。
难道是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事实上我的故事写得不怎么样?粉丝也只是捧场凑热闹?
这让我整整两天打不起精神,甚至没有更新小故事的欲望。如果连我认为擅长的事情都做不好,那我的长处到底在哪里?
按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建议,我与我的好友进行了沟通。
她读过我的文章,或许会有些看法。
她说:“没有不好,可能只是公司的需求与你的理念不同。”
不管是不是在安慰我,我心里还是舒服了一些。
谢谢我的好朋友,给你比心,比个大的够不够?整个大点儿的。
当然,这件事的影响确实在我心里成了个小疙瘩。多喝两杯奶茶洗刷一下惆怅的心情。
目前我仍在求职的路上不断尝试,并试图挖掘新的技能。
有太多未知的事物我想探索,可能也是潜意识中弥补规规矩矩的大学生活,我希望趁年轻的时候少留点儿遗憾。
我知道还有无数像我,甚至正经历比我更困难境况的同学、学长、学姐、学弟、学妹们,大家在找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提防黑心企业的诈骗营销,真心祝愿大家都能顺顺利利地获得offer。
许愿:今年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攒钱看场音乐剧,买个游戏机,换个正常速度的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