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么?家是有母亲的地方。家是爱的港湾。
有文章写道:“妈妈决定一个家的温度”,我甚是赞同。很幸运,我的母亲正是一个能让孩子无时不感觉到温暖的人。
我的母亲是那种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境地,都能让孩子感觉到温暖的人。小时候很是佩服母亲,她好像是拥有无所不能的神奇魔法,总能变出我们喜爱的花样。母亲给我们的生活是丰富而又意义的,从不让我们感觉到虚度了时光。她懂得给生活创造惊喜,懂得如何优雅地生活。按照当下的说法,她给我们的是一种有仪式感的生活方式。
这种仪式感最明显的表达是在她为我们做得一日三餐中。
在家里,吃饭不仅仅是吃饭,更像是一次小团圆。这种观念是母亲给我的。母亲善于做饭,她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耗在厨房里的。每次不见她在客厅必定是在厨房了。母亲说过,厨房是一个家的灵魂,是这个家里女主人的写照。所以有她在的厨房是一定是干净整洁的,若是哪天厨房里堆积着未洗净的碗筷锅子盆子,那一天必定是母亲病了或者是家里有什么事情急需处理。母亲的厨艺像是天生的,她想到的菜式端到桌上都是饭扫光的“热销款”。外面的美食,她一吃便能尝出个所以然来,基本八九不离十。有时我们跟她开玩笑地说是美食节日看多了,在我们面前故弄玄虚来了。可当她在家里也能摆上一盘味道同餐厅里的一样的美食时,我们都不得不由衷的敬佩。她或许并不知道什么菜佩什么料最好,什么食物怎样烹饪最佳,什么程度的火候最适宜,但是她由心而做的食物就是好吃。她把一日三餐做成了自己的招牌。虽谈不上去美食界做出什么成绩来,但是她是我们心目中的美食家。我想所有母亲都是如此的吧,都是每个儿女心中的食神级别的人。
有这样一位母亲,回家吃饭成了我们每日必修的仪式。一想到回家,首先想到的是今天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了。若是有什么例外打乱了回家吃饭的程序,比如:出差、出行甚至只是缺个上午下午的一顿,在母亲那里算是大事情了。她担心我们在外面吃得不好,总要在回家时额外的做好伙食,像是要把缺的那顿补回来,也有点接风洗尘之意。在母亲心中,缺一顿饭便是一次小离别。于是,在我们儿女心中,少吃一顿母亲做的饭菜就像是负了一场极为重要的约会,总不自在。母亲的一日三餐拴住了儿女的心。无论身处何处,最想念的便是一家人围坐一桌,吃着妈妈做的饭菜,谈笑风生。
哥哥上班周末才有空回家,周五哥哥便打电话给母亲,提前告诉母亲明早或者明晚回家,叫母亲准备好“好吃的”。拿哥哥的话说是这样的:“阿妈,我明天回来,做好好吃的哦。”哥哥口中的“好吃的”并非什么山珍海味,炒一盘他爱吃的菜心,一盘花生或者是他从小最爱的妈妈亲手腌制的牛肉干巴,如果刚好我也在或者有客人了,就来一瓶不贵的葡萄酒。嗯!定是要用高脚杯喝的。至少哥哥他自己是要用高脚杯的。虽然不用哥哥说妈妈都会准备好他爱吃的菜,但是他几乎从未间断过这样的“多余”的招呼。然后回来的路上就一路报告:“妈妈,我过来了!”“妈妈,我快到了!”“妈妈开门,我回来了。”待哥哥洗好手,坐好,妈妈的饭菜刚好香喷喷热腾腾地上桌。
我想,哥哥是睿智的,看似多余的举动在母亲心里是多大的安慰。在那个陌生的城市里,每个周末儿子的归来就是给她的最大的惊喜。或许,母亲为了周末那几天给哥哥一顿满足的三餐而不虚度一周中的另外几天。她会去专研自己的孩子爱吃的食物,去寻找自己的孩子爱吃的食材,甚至上网搜寻最佳的烹饪方式,做菜的秘诀。
想起小侄女刚上幼儿园时,下学归来,满头大汗的她一把书包放下就兴奋地跑来跟我说:“小姑,我们学了新课文,我背给你听哦。”
“走进长长的小巷
看见方方的门窗
点亮暖暖的灯光
飘出热热的饭菜香
那是我的家
我的家在前方”
是的,家是有母亲在的屋子。那个屋子里,有母亲忙绿的身影,那个屋子里母亲会为晚归的儿女点亮一盏温暖的灯。而家的味道,便是那每日从厨房里飘出的热气腾腾的饭菜香!
家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