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跑步很有意思是在17岁那年的中途。
一节体育课,我们站在操场边的树影下,体育老师是高年级某班的班主任,趁着体育课对班里一位不守纪的男生进行罚跑。
我们一群女生闲来无事,就开始数那男生跑的圈数。
男生一直以匀速奔跑,微低着头,呼吸不乱。一节课过去,我们已经数到了20圈。400米一圈的跑道,20圈就是8公里。
对于跑800米都要SHI的学生党来说,简直是一项奇迹。
那天放晚学,我没有去吃饭,从下午5点开始跑,跑到6点。
天渐渐黑下来,操场上开始有饭后散步的老师和同学。我的配速很慢,值得夸赞的是中途一直没有停下来,全靠一口气拼着。
跑到第5圈的时候,时间过去多久已经不知道了,其实算下来也只有2公里而已,对那时候的我来说,已经是很牛X了。
有位老师在一个弯道上问我:"跑几圈啦?"这老师,我并不认识,估计对于奔跑来说,人们本能的有一种喜好,像是对丛林时代的本能的回忆。
我回答了他,继续向前。等跑到6点晚自修铃声响的时候,我才跑了10圈,也就是在这1小时里,我跑了4公里。
对于一个初初拼着一股热血奔跑的菜鸟,这个分数本该让我满意。
可是白天那位男生脸不红气不喘,45分钟跑了8公里,那平静的样子死死刻在了我的脑子里。我还能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初中时候的体育老师说,人在跑步的时候会有一个极限,过了那个极限就会身轻如燕,他还说,跑步开始肚子痛的时候,身体呈90度,手按压在疼痛的地方就能缓解。
根据多年的不正规的经验,我tm差点就信了他的邪了。
工作之后,以一年平均3次的频率进行奔跑,这个频率真可谓是超出我预计的低。
直到去年,我开始跑步,从一开始5公里1小时,到5公里40分钟,是一截进步,但是路线没有改变,到了2.5公里的地方是一座小花园,总会在花园附近停下脚步,形成了到2.5公里处,腿就一定要停的习惯。
今年我就换了条路线,并且把晨跑安排到了晚上,路程也有所延长,8.47公里需要1小时,跟多年前的少年相比,还是有所差距。
时间很长,还有很长的路值得我去跑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