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一群男人打打杀杀的《水浒传》会成为名著之一。每次读到都感觉还是《西游记》和《红楼梦》读起来更有意思,一个是神仙天界,一个是才女佳人,美食集合的书。《三国演义》里最感兴趣的大概也是课本里有的那篇《草船借箭》。
多年以后,重新拿起这些书时,却不再有任何抗拒和违和的心理。此时才明白,这些名著里蕴含的为人处世,人情世故的智慧是我要用一辈子来读的。
读懂了《红楼梦》也就读懂了人性,开始不再愤世嫉俗,不再站在至高点去质疑任何人,也明白做自己从古至今都是不被大多数所理解的。人性有的时候跟成长环境有关了,一个人人性里的弱点也有可能是他成长的痛点。如果你真关心他(她),应该会带着他(她)走出他的痛苦。此时你的质问无异于落井下石。
再比如《三国》,其实这本书之前是我最不喜欢的,因此读了10年也没看全,还读一个一知半解的。今天无意翻到刘皇叔托孤是对诸葛孔明说的一句话: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10年前我读到这句话感觉刘备虽然没有曹操的才情和气魄,但也挺有格局,以天下社稷为重。虽然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王,但如果不济也会力挺贤才。10年后再细细读来,原来有些事有些人有些故事真的需要慢慢读懂。
而《西游记》这本书的境界,大概能读懂的人都是高人。吴承恩曾经在《西游记》的开篇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这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真想弄懂人生的真谛,那就要看西游记。也许这本书更多的是我们现在读的关于自我管理和控制类的说。世界本没有魔,也没有仙,遇到的人和事的心境都取决于我们当时的心境。生活最大的困难就是跟自己讲和,坦然接受自己。
人生在世,情,权,欲,有人在争,有人在抢,有人看透,也有人难得糊涂。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中,乾隆送给陈家洛的一块宝玉上刻着二十五个字"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简单的话语无不饱含人生真理。而读懂这四大名著,也是在不断参悟人生,看懂人的修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