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我谈的那几家开始也认为很乐观,可到该签约时总会遇到些小麻烦,我知道具体办事的制造些障碍是为了得到些好处,但过分的事咱们也做不来呀?这一单可别出现这些状况。
苏律师:不会的,你还记得上次我推荐你去做一个部委的法律顾问后来没了下文吗?可能是碰到意料不到的事,这次是找补上次的食言,所以不会有问题,但维护这种合作就要靠我们自己了。
主任:那是当然,如果还要靠朋友帮助去维持这种合作,除了说明我们无能,就没有别的原因了。
苏律师:其实维护这种关系有时候也不是很难,只要是业务上过硬、可以为当事人解决问题,无论关系好坏他遇到事时首先想到的还是你。最怕遇到的是与你直接打交到的具体办事的案件结果没有利害关系,总想着通过办事得到点好处的小人,就有点难办了。
主任:谁说不是呢。这次我给你那派过去几个人是不是压力有点大?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咱们商量着解决。
苏律师:还真有个事得解决,我那里的几个人我对他们的要求都很严格,着装上都有要求。既然要求严格就也要给他们提供基本的条件,现在笔记本电脑给他们配齐了,把我那台车给他们做了公务车,免强够用,可要是再过来几个人就不够用了,所以我想先买一台,如果年终我们业绩好算所里奖励,如何?
主任:没问题,我跟老赵打个招呼,你去办吧。
赵律师悄声的走了进来说道:你们俩人都没意见的事还有必要再特意跟我打招呼吗?别那么多事,大事一起商量,小事就两人一碰就定了效率多高,还不见外,多好。
主任:总得相互通个气吗?
赵律师:苏律师那块业务是律所的发展方向也是律所的根本,有些政策上的倾斜是正常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刻意的下点功夫,捧出个知名大律师来,往大了说是为律所扛起一面大旗,往小了说也可作为律所的名片。主任不要有顾虑,苏律师也不用谦虚,我这样说也会这样做,因为如此做对律所益无害。以后凡是认为对律所有益的事就大胆去做,即使以后证明是错了也是小错,可以原谅。
主任:好,就照这个原则去做。
赵律师:韦律师把那个石先生的资料都发给我了,这个人可是个人物,但是,是个不好把握的人物,有才、有能力、有眼光,可爱耍小聪明和坏心眼,你是怎么把他整顺溜了?
苏律师:看得这么仔细?对谈判看来也是胸有成竹了?
赵律师:我同意你的观点,见好就收,这件事不易久拖不决,不抱着占大便宜的心理,你给他承诺的不让他输的一败涂地,分寸掌握的太好了,在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上谈判应该可以轻松完成。但我需要石先生这样一个人,但对他能否吸取了这次教训没有把握。
苏律师:是韩老板的新项目需要他这种专业人材吧?
赵律师:是,正好用的上,但又怕他动歪心思。
苏律师:我看应该不会,但对这种事谁有百分百的把握,这样吧,把他的能力和所做过的事客观的介绍给韩老板,给咱们的担心也告诉他,并给他制造个接触的机会,让韩老板自己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
赵律师:我认为行,谈判的事你放心吧,我下午和石先生见个面,韦律师给约好了,我会认真对待的。
苏律师:不放心也不会拜托你了,效果一定会比我谈得效果好,这一点我还是有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