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书单有一年了,今年每月的书单当然还是不会落下。但人不能总是原地踏步啊。
1月作为一年的开始,也需要点“新”的仪式感,阅读也不例外。
在写2016年度书单的时候,我回顾了过去一年的阅读状况,对2017年的阅读方向还是有所思考。
2017年,结合实际需要,我定的阅读方向主要是文学名著、心理学、自我管理和财经这四大类。
书虽然一直在读,但是也并没有形成什么体系。所以今年还比较想尝试的是,每个月能进行一个主题阅读,希望自己的阅读更加系统化。
啰嗦了一丢丢,还是直接上我1月的阅读情况吧。
1.《在江湖》 老树
这本书可喜欢了,在地铁上读了一遍,去朋友家又读了一遍,然后回家时还在火车上重读了一遍。
歪诗,长衫老汉,大凡喜欢老树的人都会提到这两个词。读的过程中,最开始我也总是被老树的歪诗逗笑,但是多看几遍,觉得他这自嘲的后面,包含了太多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无奈了。
其实老树也和我们每个人一样,要面对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压力,但是画画这个业余爱好,能让他释放压力,并且在日渐坚持中实现自我价值,所以说,兴趣还是要有的啊~
一书一画一文,一人一茶一生,简单而让人向往。
有时候喜欢一本书,大概是因为作者说出了你想说的话过上了你想过的生活吧。
2.《旅行箱》维罗妮卡奥瓦尔黛等
这本书不仅装帧好看而且出版的过程还蛮有意思。由11位法国著名作家应邀完成。
这些作家根据LV公开的档案“重现”了那些时空旅人和旅行箱故事。在他们的笔下,每个LV旅行箱和主人都有一种特别的缘分,见证了他们独一无二的人生。
这些应邀写作的作家进行了一场文学大冒险。甚至被称为“破纪录”专家的扬穆凡再度破了自己的极限。他给自己限时6小时完成这个故事,最终在5小时59分30秒后画上故事句号,不再做修改。
书里有的故事很鸡肋,有的也很惊喜。最喜欢《泰迪熊》和《头等舱》。
3.《何必等来生》 燕子
燕子是我有在关注的青年摄影师,很能闹也很爱笑。看上去瘦瘦的,扛起摄影器材来女友力也是max。拿起镜头,她会非常专业地跟模特沟通拍摄事项,放下镜头,她又是个跟你开得起玩笑的乐天派。
她和小猴一起从帕劳回来那天,在微博上发了个视频,因为有太多留恋和不舍,她们“癫狂”地唱着《红日》,还拿着罐装啤酒手舞足蹈地唱《再见》和《北戴河之歌》,小猴哭成了泪人,燕子一直都是笑着的。当时就被她这种尽情享受当下的真性情感动了。
文艺但不过头,有热爱且奋力追求,身上好像有用不完的元气,这样的燕子真是惹人爱。
这本书里,记录的多是她的成长经历和摄影路上遇见的人和事。走更远的路,听不同的故事,旁观迥然的人生,用影像记录不同的人,燕子一直心怀感恩地在行走,而那些看过的风景听过的故事也造就了今天的她。
4.《自控力》凯利麦格尼尔
这本书观点很清晰:意志力非常重要;没有什么事情不需要付出努力;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它的可实践性也挺强。亲测有效。比如我在吃饭后本来还想吃点零食,在下班回来后本来只想躺猪,我就会用书里的“我要做”、”我想要“和”我不要“来自我催眠,然后真的就没吃零食,还乖乖地去跑步了。
所谓的“一念之间”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其实人和人的差距,也是由很多个“一念之间”决定的。
意念这东西说来很玄却真的可以影响很多。当下大家比较热衷的运动、学英语、减肥,用这个去实践都不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的计划去试试。
5.《聪明的投资者》 本杰明 格雷厄姆
《聪明的投资者》是投资界世界级和世纪级的经典著作,被称为“投资人的圣经”。
作者格雷厄姆是巴菲特一生的精神导师,他在投资界的地位,就相当于物理界的爱因斯坦,生物界的达尔文。
书的内容主要是讲防御型和积极型投资者的最佳投资策略。书里提到的当年投资界的经典案例,可能不适用于当代,但是当做前车之鉴还是不错。
我连续三周,每天中午读一个小时,才把它读完。据说这本书是要读8-10遍才能读懂,我只能跟它说,来日方长。
对于财经小白来说,还是有点难读,不适合作为财经入门读物。
6.《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海明威
海明威的小说我基本都读过了,这本算是比较好看的。
讲述的是一位失意的作家,在临死之际回顾这一生,发现自己这一生却少有纪录,于是他在梦中乘坐飞机到了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书里也并没有特别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开篇那只风干冻僵了的豹子尸体夺人眼球,也为全文定下基调。文中运用了很多意识流和象征的手法,所反映的就是人面对死亡时本能的恐惧和挣扎。
我读很多海明威的作品,但是所感受到的并不是大众公认的那种硬汉形象,海明威的作品里,背景又多是特别空旷的场地,比如战场,比如雪地,比如草原,比如大海,场景拉得特别大,而主角又多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很孤独的样子,读来总是让我心情凝重。
7.《我们仨》杨绛
看杨绛一家的生活状态,其实也就是平凡人家的朴素生活。没有你侬我侬的平淡生活,却有让人羡慕的细水长流的爱情。
杨绛和钱钟书都是爱看书之人,但是书里毫无因为学识过人而产生的炫耀之感。不知道是他们所处时代的文人圈都是如此还是他们本身就已经把读书当成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杨绛说,无论环境多么困苦,读书和工作都没停止,因为这是他们的乐趣。
喜欢这种把读书当成家常便饭的文人,更喜欢他们素人生活里不温不火的爱情。
8.《慈悲》 路内
虽然很多人都唱衰当代文学,但也不乏好的作家和作品。阿城阿乙和毕飞宇就很不错。1月读到的这本书同样也不错。
无论是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阿乙的《鸟看见了我》,毕飞宇的《相爱的日子》,还是这本《慈悲》,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现实,带有悲剧性色彩。书里所描写的社会现实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近,共鸣会很深,所以你读起来会相当难受。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始终相信,这些作家写这样严肃的作品,有着悲天悯人情怀的,是相信社会会变好的。
9.《独立日: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木卫二
这本书是一份电影爱好者兼影评人的私人影单。
看木卫写他喜欢的电影,我已经看过的,跟着他的文字再去重温我当时看电影的感受,没有看过的,就在手账本上记下,有时间观之。
木卫二的文字,让我想起了比目鱼和李静。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表达起来不会特别尖锐,读起来特别舒服。
看别人的书评影评,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和文学。但也不建议先入为主。
这本书是我回家顺路见书友时,他送给我的。他感觉我一直在读书,但观影比较少,送这本书给我希望我多看点电影。嗯,好的。2017年我会多看点电影的。
常听人说“人丑就要多读书”,但是我比较倾向的一个观点是,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
每个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困惑,而阅读是打开你视野助你解惑成长的一扇窗。
2017年于我而言,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和提升的年份。所以我定的那四大类也是结合我当前的成长需要而定的。
读文学名著,简单来说就是,看别人的故事,为自己的人生铺路;读心理学类,可以更好的和自己及社会相处;读自我管理类,是出于自律才能自由的偏见;而读财经著作,则是出于工作需要。
读书是一种便宜又高效的自我投资,当你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那就读书吧。
2017年,我们和书一起约会吧!
ps:1月份其实还看了《偷书贼》和《百年孤独》,回家也是把《海子诗集》当作枕边书。虽然都没看完,不过读书的习惯还是都在。但是正如让人成长的不是年龄,而是你经历的那些事情一样,我觉得能够让你“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不是你读书的数量,而是你在读书中的思考。读书贵在精,2017年还是要继续踏踏实实做读书笔记,认认真真写书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