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汪曾祺老先生的《受戒》,很世俗的生活,却如同世外桃源。
一座六个人、五个和尚的小庙,太小了,就称作庵。
小和尚明子的日子清闲,开山门,扫地,给弥勒佛、韦驮、正殿的三世佛各上一炷香,磕三个头,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敲三声磬,挑水,喂猪,学经。
老师父枯寂,吃斋不念佛,不外出,不走动,一花一世界。
大师兄,庙里称他为当家的,经常拨着算盘,管着三个账薄,做了法事要收经账,几十亩的庙产租给别人要收租账,还要放债记本债账。当家的又胖又黄,又不聪明,披件短僧衣,袒露着黄肚子,趿拉着僧鞋,不衫不履的四处乱走。
二师兄,带着老婆。白天,闷在屋中;傍晚,坐在天井里乘凉。
三师兄,聪明能干,算账飞快,打牌常赢。经忏俱通,身怀绝技。玩起飞铙像演杂技,唱起山歌更招姑娘媳妇喜欢。
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打牌,抽水烟,杀生吃肉,只是比普通人家多念一道“往生咒”。
明子总往邻居小英子家跑。
邻家四口人:赵大伯,赵大妈,两个女儿——大英子,小英子。人不得病,牛不生灾,无大旱,无大水,日子过得兴旺。田场家里样样都有:罩鱼,洗磨,凿砻,修水库,修船,砌墙,烧砖,箍桶,劈篾,绞麻绳,煮猪食,喂猪,腌咸菜,舂粉子,磨小豆腐,编蓑衣,织芦筐,剪花样子。两个女儿出落得一般水灵,头是头,脚是脚,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这地方农活重,一家干不完的时候,排好日子,几家顾一家,不收工钱,但要吃好。一天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敲锣唱歌,热闹劲;闲暇时,各顾各家,不紧张。
小英子的姐姐要出嫁,没有好看的花样子,明子帮忙画,有石榴花、栀子花、凤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叶、天竺果子、腊梅花···小英子站在一侧,像个书童,更像个参谋。田里的农活干不完,小帮手还是明子。找不着人了,就听英子的歌声,英子在哪,明子就得在哪。晚上,两人一起看场,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
捋荸荠——小英子最喜欢,光着脚,在凉浸浸滑溜溜的泥里踩着,田埂上留下一串串美丽的小脚印,明子看着就傻了,心被搞乱了···
明子要去受戒了。去一座很大的有八百多和尚的善因寺。
明子告诉英子,寺里有意选他为沙弥尾。因为沙弥尾要年轻,聪明,相貌好。因为沙弥尾日后会当方丈。
小英子说不要当方丈,明子说好,不当;小英子说不要当沙弥尾,名字说好,不当。
小英子说要当明子的老婆,问明子要不要。明子大声说要,又小声说要……
这个小故事,看着都是凡尘俗子,却仿若一方净土,不沾人间烟火,充满着浓浓的清新的乡土气息,淡淡的,甜甜的,旋美如菊。打动人心的并不是一句又一句,而是句子之间的关系,浑朴自然,充满意趣。这就是真正的生活吧,没有物质上的牵绊,没有欲望的期待,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安然度日,宁静淡泊,远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一个理想和美好的人间天堂。
老先生说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