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行医这条路走的越久越害怕,生死同行,产房更是如此。俗话说女人生孩子,一脚在阳间,一脚在阴间,做母亲有多难产科人就有多不容易。在产房里以谦卑之心敬畏生命,如同在内心的禅房里修行打坐。
这么多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干着自己的助产工作。在很多人眼里这份工作非常高尚荣光,程度不下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但内心一直不太愿意去分享产房里的点滴,其实也不是不愿意而是不敢。世人都喜圆满,而我们也力争圆满,即是对自己,也是对产妇,对其家庭都是最大的负责。然而风平浪静的表面总是暗藏惊涛骇浪的凶险,直至遇见这个贵州女人,今日暂且撇开那些血腥的场面,只想聊一聊这个坚强乐观的四孩母亲,只想说一说一个助产士平凡的日常,于是有了本文。
虽已寒冬,但那个上午阳光明媚,不似今日这般冷嗖嗖的。我们正在产房里忙乎,等待天使的降临,胎心监护声心电监护声伴随着产妇哭叫声医助安慰声此起彼伏。突然值班护士来说,又来个产妇二胎,肚子有点痛,让她睡在待产室。花姨(和我同岁,妇产科医生,因爱操心我们称之为花姨)说她去看看,我说我去,你和丽娟看好台上这个。花姨拍拍我的肩膀,笑笑说有劳师傅了(由于进医院时间早,她们习惯了叫我师傅)。待产室就在产房隔壁,我进去一看,年轻的产妇一脸平静,木讷的丈夫背着一个两岁的小女儿。看她那轻松的样子,我问她疼吗,答还好一点点疼而已。“去解小便,然后睡床上垫个垫子脱掉一边裤脚,我给你查一下哈”这是被外界戏称产科人说的最多的一句常规性流氓话。做好内检,宫口已开5公分,好在宫缩不强,预计还有一会儿,于是绑上胎心监护让护士完善入院常规,同时跟她了解一下此次孕期大致情况。因其丈夫背上的小女儿,我很自然的问哪里人二胎吧。答贵州人四胎。四胎?在这个物价飞速上涨育儿成本极高的时代,四胎着实让我惊讶。丈夫急急的说,我知道的我知道的,生了那么多知道今天差不多了就来医院……把孩子的用的尿不湿帽子等等准备好,监护做好就带你进产房。
半开产房门,对着年轻漂亮的助产师丽娟喊四胎,马上进来,准备一下。然后跟家属简要的说明情况,嘱咐产妇换鞋进产房,同时花姨开好住院单让家属去办住院手续。照旧是扶她上产床,绑上胎心监护仪和心电监护全程监测胎心和大人的心电监护。这一来产房更热闹了,初生产妇看贵州产妇的轻松惬意一脸羡慕,贵州产妇看初生产妇的大汗淋漓则很平淡。宫缩一来,初生产妇就大喊,姐姐,姐姐帮帮我。吸气,摒气,用劲,然后放松,哎,对了对了,放松,慢慢来,很好,哎呦,你真棒。如此几个回合下来,天使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看到乌黑的头发了。我告诉这位初生妈妈,已经看到宝贝头发了,要加油噢,马上就到山顶了,现在是最后的冲刺阶段。但凡产妇听到这些话,总是信心倍增,再不哭着喊着要剖腹产,当然也有极少数任性的产妇是油盐不进的。等到胎头不回缩,就要上台做好接产准备了。一阵响亮的啼哭声向大家宣示天使已降临人间,粉粉嫩嫩的宝贝很漂亮很可爱。旁边的贵州女人平静淡然的目睹了她人分娩过程,我问她紧张不。答,不紧张,有你们啊。有你们啊,一句有你们啊直击内心深处,这莫大的信任,安慰了今日产房里所有的产科人,也于瞬间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得起这份信任。
为了活跃一下产房的严肃气氛,我和贵州产妇聊起了家常。四胎,真厉害哈!答:老公要生,我是想生两个就好,家里老人孩子全都指望我们,好在老公好,又会带孩子。又问:家里还有两孩子,你来这边不能干活,那你在工地上干嘛呢。答:带孩子,给老公做饭。再问:现在物价这么高,孩子教育成本这么大,压力大吧。答:压力很大哦,没办法,我们贵州人基本都这样。再问再答,我问的小心翼翼,她答的云淡风轻。就这样产程就在一问一答中进展,又是一阵响亮的的啼哭声,一个她丈夫期待的男孩来了,这位贵州妈妈舒了口气说:她老公就猜到四胎是个儿子,终于结束再不用生了。看似云淡风轻的背后又隐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爱与哀愁,我只能在心底默默的祝福这位四胎尚且年轻的妈妈。医生,麻烦你给我缝好一点,以前老家乡镇医院没给处理好,麻烦你了。你放心,我们会给你处理好的……送回病房,我对她丈夫说,你老婆很厉害很了不起,以后要对她更好哦。丈夫一脸自豪的回我:那是,我们贵州人,哪像你们这边人一样。交代好注意事项后离开,但心里一直回味着那一句“我们贵州人哪像你们这边人一样”。我们这边人哪样啊,一样的吃苦耐劳,一样的勤俭持家,不一样的是我们就生育这一块确实比不了贵州人,比不了少数民族,不是不会生,只是顾虑的比较多而已。
第二天一早我去病房看她的时候,她正在吃包子,床头柜上还有两根油条。我说油条不要吃,最好吃点软的有营养的。她一脸笑容的看着我说,知道知道,昨天谢谢你。一日下班看见她站在住院部去门诊的过道里,帽子棉衣全副武装,大孩子在玩耍,我说对她这里风大不要呆太久哦,她微笑着点点头。由于是贵州人,原则上新生儿听力啊后续的疫苗接种啊等等哪里人回哪里办,但考虑到他们在高铁工地上干活回老家太不方便,花费也很大,于是跟这边妇幼疾控两部门联系,都表示理解后续可以在这边办理。然后我把情况细说给产妇及家属听,并揶揄我们这边人不一样吧……
出院那天,不善言谈的丈夫背着大女儿,怀里抱着小宝贝特意来护士站打招呼,说他们走了。而我除了一句走好,已无他话可以相送。我不知道他们是住在工地临时搭建的宿舍还是租住的房子,无论哪种对于这样的一家人,产妇的月子生涯注定过的都不会那么舒心。
其实对于贵州那些偏远山区我不太了解,虽然偏远地方去了不少,但似乎一直没有机缘去贵州。对于那里的山水,那里的人文,知之甚少。然而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贵州多山,大山自古就是坚韧高大的代表,因此这个贵州女人给我的印象一如贵州的大山一样,愿她此生一切安好!
这就是助产士的日常,每一天都很平凡,每一天都谨小慎微。《道德经》里说: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以此作为对自己的警醒。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那是一片寂静安然之地,通往产房的门有好几道,这在我看来与幽静之处的禅房有异曲同工之妙。以谦卑之心敬畏生命,是在产房的修行,也是在心中的禅房里打坐。
且行且小心,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