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可以见证一切,也可以抚平一切,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爱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在足够年轻时找到了这辈子的热爱和使命。
在这个高温酷暑天,我翻开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感觉自己真是遇到了一位足以让自己明心见性的好朋友。
一口气读完此书,虽然中途也有不少孩子的干扰因素,还有自己想和几个老朋友互动的冲动,但都最终让我在第一选择时是继续读这本书。
读完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可以掌控好时间的人,最终赢得人生的概率,往往是超越自己想象和期待的。时间的所有奥秘,就在于我们的生命长度就是由时间构成的,一切的人生经历和成果都需要付出时间和长期积累。哪怕是天才式的人物,最终能取得丰厚的人生成果和极高造诣,都需要长达至少十年以上的积累。
书中讲到一个人,在他离世时,留下的巨额财产,以及对整个世界和社会的贡献,远远超越了他后辈子孙的想象,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源于他对时间的珍视,以及对每天日子的记录。并由此延伸谈到了《奇特的一生》的记录方法,记录每件事的准确时长,然后定期分析自己的时间预算投入和执行情况,直到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确保向自己的目标靠近。
可见,如果一个人在珍惜时间的情况下,又能合理地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科学有序的安排,将这位老朋友照顾得很好,最终受益最大的还是自己。
书里还讲到不要用传统的重要的、紧急的、不重要的、不紧急的这样的维度,来区分每天事件执行的次序,而应该把所有的事件关联目标,凡事和目标关系越紧的事项,应越优先处理。个人觉得这种方法的确比较好,比较有利于自己朝自己的目标努力,而且自我掌控生活的感知越来越强,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信心。因为很多人分不清什么重要、紧急,但每个人都心中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奋斗目标,这样的方法更利于事实和管理日常琐碎的生活。
还有就是在做时间管理时,一定要克服自己的惰性,严格按照计划走一段时间,直到形成习惯,这样才能说是成功管理好时间了。因为人的基因里,天生就有懒惰散漫的倾向,因此很多人有严重的拖延症或者懒癌存在,都造成了时间的大量浪费,从而最终导致了不太好的人生或生活状态。这点我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有常把一件事放到Deadline前一刻做的毛病,最后搞得效果不好,也让自己失去了很多对事情的掌控感。相反有些人把很多事情准备在前,最终却能稳操胜券,游刃有余地完成接下来的目标。如果我们常常觉得时间过去,似乎没做什么,也没留下什么,那么第一时间就是去做,行动太重要了,人与人最终的巨大差距,往往是因为行动和时间积累上造成的。
此书还讲到了糖果实验的延时满足理论,对于那些能够延时才满足的人来说,就因为他们有了更多时间可以更专注地活在当下,而不是随便改变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因此最终能收获更加自由美好的人生体验。延时满足,是幸福生活的重要习惯,最终不急功近利者,方能成为最大的收益者。这让我想起来在投资领域的长期主义策略,才是能够跑赢通胀和一切经济危机的冲击的。正如巴菲特所说的,正确的成功的投资,应该是找一条足够长的赛道进行滚雪球,长期一直滚下去,雪球就会越滚越大。正因为如此,巴菲特的巨额财产也是他年满半百后才积累而成的,长期的时间投入,让他成为最终的财富大赢家。在我看来,巴菲特就是把时间当成朋友的典范。
再有就是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也是一个把时间当成朋友的企业家,为了节省在衣服上时间,他常常买同样的上衣和裤子,同样的衣服都买多套,省却了不少穿衣搭配的时间。
再看看不少企业家,更是运用时间的能手,一次几个小时的飞行,完成巨额的工作量,或者读完一本书,而不是向有些人那样睡大觉去了。作者通过时间统计,告诉我们人这辈子除了休息、睡觉、娱乐和吃喝拉撒、社交等时间外,真正可以投资用于学习的时间也就14年而已,这么看的确不长,但每天对大家来说都很公平的24小时,有的人非常杰出、出色,在自己的行业做出了非常大的成就和贡献,而有的人却最终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时间管理上的认知、态度和行动,都出现了巨大差异造成的。
还有,把时间当作朋友,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相信自己可以管控好自己的大脑。我们的大脑,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能产生无数过念头,如果像猴子掰玉米,心猿意马,毫无目标,管不住自己的念头,总觉得眼前的比刚刚的好,最终反而错过了更多的收成。所以在我们围绕一个目标去展开和实践时,对待时间的态度就应该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尊重且深入,心无旁骛,最终定能收获这位老朋友的芳心,实现目标或者超预期实现目标。我们都是可以管控好自己大脑的人,这点我们要相信,这样我们就能管控我们一天天逝去的日子,把握现在,成就将来。
一个人怎么过一天,就会怎么过一生。从现在开始,把时间当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一天天朝自己的心中理想迈进,相信美好就在不远的前方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