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四种境界

🎈 突然发现,知识这东西挺奇妙的不同年纪捧着它,滋味完全不一样。

一是20 岁的得到

那时候总觉得知识是「安全感」,泡图书馆抄笔记、蹲公开课记重点,像攒糖纸一样收集知识点,哪怕暂时用不上也没关系,好像揣着它们,未来就多了点底气。

【偷偷的告诉你,我现在还喜欢收藏,生怕哪天用到了却找不到】

二是25 岁的运用

初入职场才懂「书到用时方恨少」,熬夜做方案时翻出大学的理论课笔记和客户谈判时想起某本畅销书里的沟通技巧,第一次用数据分析工具解决了实际问题。

突然明白:知识不是用来背诵的,是拆解难题时的螺丝刀,是破局时的手电筒。

【那时候信奉的是,知识的拥有,不在于你知道多少,而在于你运用多少】


三是30 岁的分享

开始在会议上主动输出观点,给新人讲经验时,发现自己梳理得更清晰了,然后建了个小社群分享行业干货,原来讲清楚一件事,比自己弄懂更考验功力。

分享不是炫耀,是把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在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捡到了新启发。

【都年过三十了,是时候系统的整理自己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了】


四是35 岁的服务

慢慢懂得知识的终极形态是「利他」,用专业帮创业者避开坑,用经验帮年轻人少走弯路,看着别人因为你的点拨而豁然开朗,那种满足感,比自己拿成就更踏实。

知识不再是个人的盔甲,变成了托举别人的梯子,照亮前路的灯

【我始终记得自己的人生使命:健康的生活,持续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改善生活,激励他人,服务社会】


最后想说的是,其实知识从不是终点,是陪我们从青涩走到从容的伙伴。

每个阶段的感悟,都是它新的模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