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难的修行,就是守口如瓶

森林里,狐狸对刺猬的美味垂涎已久,但苦于刺猬一身刺,无从下手。


刺猬和乌鸦是好朋友,乌鸦对刺猬的一身铠甲好生羡慕。


刺猬架不住乌鸦的吹捧,便告诉乌鸦:“其实我也有弱点,当我全身蜷起时,腹部有个小眼,如果朝那个小眼吹气,我怕痒痒就会打开身体。”


说完,刺猬一再强调要乌鸦替他保密,乌鸦信誓旦旦,说自己绝对不会出卖朋友。


不久,乌鸦落在狐狸爪下。


为了保命,乌鸦把刺猬的死穴告诉了狐狸。


结果可想而知,刺猬成了狐狸的盘中餐。


是谁造成了刺猬的凄惨下场?


你也许会说乌鸦做事不厚道,但如果刺猬自己不泄密,狐狸能奈它如何?


因为一张嘴,坏了多少事。所以,一个人最难做到的是:守口如瓶。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计划实现前,先捂一捂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喜欢在做事前先把计划公诸于众。


比如,我的朋友希晨,她在年初时制定了几个宏大计划:一周读一本书、写2篇深度美文、3个月瘦15斤、坚持一年出书。


她把计划表发在朋友圈,并配文:愿你有梦为马,不负韶华。


起初,她每周日在朋友圈打卡晒图:读了什么书、跑了几公里路、两篇文章,一应俱全。


下面的点赞无数、留言一片,看她来势汹涌,心中暗自为她窃喜:照这样下去,她实现梦想指日可待。


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过着,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摸爬滚打,对于关注新事物的热情也不会持久。


三个多月过去后的一天,我忽然想起她来,想知道她的近况。


翻看她的朋友圈,发现她的打卡晒图还停留在一个月前,私以为她做事风格变了:从惊天动地到悄无声息。


聊天后得知,她只坚持了两个月就半途而废,原因是跑步两个月也不见减肥三斤、写的文章读者寥寥。


她一脸茫然,那是计划泡汤后的落寞。


多少人都跟她一样,在朋友圈里风风火火晒着计划,结果都不了了之。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多说废话,做计划时悄无声息,行动起来锲而不舍。


那些天天叫嚷的人,反而欠缺的是独自面对障碍的能力,自然也就没有持续精进的动力。


埃尔温·斯特里马说:“谁有生活理想和实现它的计划,谁便善于沉默,谁没有这些,谁便只好夸夸其谈”。


一个人有计划是好事,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从制订计划到实现目标,中间会经历什么变数,我们无从知晓。


真正有修养的人,会把计划藏在心底,用不露声色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执行力,将理想照进现实。


在计划实现前,先捂一捂,守口如瓶,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否则,没有实现的计划,很可能就成了别人的笑话。


图片发自简书App

02

不明真相前,请保持沉默


《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有句话:“他们守口如瓶,因为知道谨言慎行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有些人在不明真相前,随意评价、诋毁他人,他们从未想过会给当事人造成什么后果。


李尚龙的新书《刺》里说了一个故事,让人感慨人言可畏。


建国中学高一3班的韩晓婷,有段时间经常和一个中年男人同进一家宾馆。


与此同时,班里忽然传出一个消息,说韩晓婷在校外被“黑社会老大”包养了,还打过胎。


这个消息传得满城风雨,越来越多的坏男生用异样的眼光看韩晓婷,有些人甚至调戏她,说些恶毒、猥琐的话。


真相是什么呢?


原来那中年男人是韩晓婷的大伯,家住县城,韩晓婷为了好好学习,省去回家路上来回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在县城宾馆开了房间。


可她未满18岁,没有身份证,就请大伯用他身份证开好房,再领她进去。


传播流言的人,不过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这些年我们目睹了太多类似的事件。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浮躁的舆论场仿佛成了社会情绪的发泄口。


就像不久前的重庆公交坠江事件,许多网友不明真相,就对本来是受害者的小车女司机进行人身攻击,实际上造成了二次伤害。


还有今年6月18号端午节,童先生的儿子被邻居家的泰迪狗给咬伤了手,在交涉时,喝了酒的童先生一时冲动,当街摔死了泰迪狗。


事后,在警方协调下,童先生和泰迪狗主人也达成了和解。童先生还通过电视台公开道歉。


可就是这样一件事,却引发了网上汹涌的谩骂与人肉。


最后,童先生的妻子不堪其扰,竟然选择了割腕轻生,“为狗偿命”。


《欲望山庄》里有句话:“柔软的舌头,也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在不明真相前,保持沉默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教养,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无知和愚蠢会给人带来多大的伤害。


谣言止于智者,真正的智者,面对谣言,不轻信,不传播,能做到守口如瓶。

图片发自简书App

03

保守秘密,非礼勿言


俗话说:“秘密若从口里出来,就已经出了大门了,以后会遍于全世界”。


一个人若要保守秘密,首先必须做到自己守口如瓶。


对于别人的秘密,做不到守口如瓶的人,只能令信任TA的人彻底失望,也失去别人的信任。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就职于海军时,一位朋友向他打听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一座岛上建潜艇基地的事,罗斯福看了四周,仿佛是害怕别人注意,然后轻身问:“你能保守秘密吗?”


朋友回答:“能,当然能!我会守口如瓶”


罗斯福微笑着说:“那么,我也能,我也能守口如瓶。”


能够保守他人交付自己的秘密,是一个人具有诚信与公德的基本表现。


我们身边有一类人,以打听别人的秘密为专长,以宣扬别人的私密为取乐,这样的人最后一定会被所有人抛弃。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在沧州,有个姓蔡的瞎子,偶然结识了一个自称姓蒲的老先生。


蒲老先生有时与蔡瞎子饮酒谈笑。


时间长了,蔡瞎子发觉蒲老先生不是人,而是山间的精怪所化,然而因为相处融洽,也就不忌讳。


当地有一个人因为通奸而牵连官司。大众议论纷纷,有人说确有其事;有人说此人清白,全属诬陷。


蒲老先生来做客时,蔡瞎子与他谈论此事,并对他说:你既然通灵,何不说来听听。


蒲老先生听了,十分生气说:我辈是修道之人,怎么可以干预、探听人家隐私。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你想,如果你不能替别人保守秘密,那么就不要奢望别人会在关键时刻为你挺身而出。


相反,那些懂得尊重别人,为他人保守秘密的人,终将赢得别人的尊重,也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庄子·列御寇》中说:“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


别把秘密说给风听,风会吹遍整个森林。


不泄露自己的秘密,是一个人能成大事,受重用,不可或缺的本领。

图片发自简书App

04

守口如瓶,是一个人最难的修行


古人说:“吉人寡言语,躁人之辞多。”


意思是吉祥善良的人,他的言辞很少;一个人心浮气躁,内心很烦躁,表现在外面就是爱说话,言辞很多。


古人对哪些应该“不语”,做了总结:


他人是非,不如不言;人云亦云,不如不言;言而不当,不如不言;旧事重提,不如不言;知而不行,不如不言;真正智者,知而不言。


李筱懿也说过一段话:意识到言多必失后,我开始问自己3个问题:


第一:我说过的话都确认过是真的吗?


第二:我说的话都是出于善意吗?


第三:我说的话对现在的情况有帮助吗?


说话是一种本能,闭嘴是一种修行,沉默是一种智慧。


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嘴,守口如瓶,是一个人最难的修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