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纪念我初次加入湿地的日子,记录我与湿地哥哥姐姐同游相府的美丽故事。)
我相信,世间的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也许我是你前世一直无法破解的棋局,你是我今生永远不能猜透的谜底。
——题记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每一天,我都与众多路人匆匆擦肩;每一刻,我都与众生结下不解的宿缘。我知道,只需凭借一朵微笑,一眼回眸,就可以找到和我缘定三生的人。我是有幸的,有幸可以用如流的笔墨,写下关于湿地的故事,无须浓墨重彩去描摹,只是轻描淡写地娓娓诉说。
一直都坚信缘分的神奇力量。是缘分,让素不相识散落天涯的我们相逢相知,在此时,在此刻。一个小小的偶然,我邂逅了因共同志向而从四海相聚于此的语文人——湿地的师哥师姐们。初次相见,没有局促,没有不安,似乎灵魂找到了皈依,得到了宁静,寻到了信仰。我无法形容自己的雀跃和兴奋,但我知道,语文修炼之路上,我不再踽踽独行。
简便的早餐过后,我们一行十多人于中午十一点到达目的地——皇城相府。久闻皇城相府大名,虽心向往之,却一直未能如愿成行。尽管自己在晋城长了二十多年,皇城相府近在咫尺,却因种种缘由,擦肩而过,令脚踏实地游皇城之愿望愈来愈强烈。此次不但与湿地相遇,也了却一桩夙愿。
本以为我们抢了个先,没想到早已有数以百计的游客捷足先登。初次踏上相府第一块砖石,历史的浓厚气息便扑面而来。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颗草,每一株木,都在娓娓诉说着百年人事沧桑。在相府楼前的广场中央,屏幕上放映着早朝仪式。只见相府楼内走出了众多的武男仕女,一列清代服饰华丽亮相的女队从楼门里悠悠然走了出来,紧接着手打彩旗的护卫以虎虎生威之势也随后列队而出,在广场中央两侧分列排开;这时有一位气宇轩昂仙风道骨般的老者翩然而至,这就是康熙皇帝敬爱有加的一代名相兼才子陈廷敬,接下来一身着华丽彩袍头顶花翎的太监耀武扬威地走向广场中央,细声细气地向陈廷敬宣读御旨,陈廷敬跪迎接旨,与此同时皇帝从右侧方向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的威武气势中“闪亮登场”,早朝仪式也拉开了皇城一天精彩而又趣味横生的序幕。
这个场面让我们兴高采烈,大家忙着摁快门迅速捕捉这美丽精彩的瞬间,这真是到皇城的一大乐事。我也不失时机的连连摁下快门,抓拍了几张早朝仪式的照片,余犹未尽中开始了皇城相府之旅的第一步。
和师哥师姐们一进府门,便看到一座高大的门楼,“冢宰总宪”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陈氏家族是明清时享有盛誉的文化巨族,从明孝宗到清乾隆260多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中国为官,足迹遍及十多个省市,并且多政绩显赫,百姓称颂,致仕去官时民为立祠。在陈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康熙年间,居官者16人,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父子同编一典《康熙字典》的盛况,堪称北方第一文化巨族。
相府楼内有一处房屋,是陈廷敬女儿的闺房。楼顶的瓦铺排细致,平密柔和,屋顶两边角没有翘首临空的檐。据说,这是古时要求做女子的不能有棱角,要三从四德,孝顺贤惠;铺排细致是表示女子要温柔善良,封建专制对妇女的约束力由此可见一斑。枚姐感叹的说:“还是我们当今的女子幸福啊!”细想,可不是,我们多幸福!
出了陈廷敬女儿的院落,映入眼帘的是一处环境优雅的花园,楼阁亭台之间有山有水有花有树,还有秋千在一小女孩玩兴未尽时不得不离开的身后荡来荡去。该处就是陈廷敬女儿的西花园。姐姐们在这里用相机留下了回忆,将瞬间定格为永恒。
接着,我们跟随着导游上了相府楼顶,继续拾级而上,这段台阶每六七级间隔一个平台,大约近百级台阶。导游告诉我们:台阶由下而上只能看到台阶看不到平台,喻为步步高升;由上而下则只能看到平台看不到台阶,喻为平步青云。我们在上下两个方向特意比较着看了看,还真是,如此匠心独运的砌筑,让人不得不叹服先人的聪明才智。登临高处,皇城相府的全景可俯瞰焉然。这是太行山麓的一座城堡式村落,皇城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慢慢的,我们又来到了康熙皇帝曾经住过的卧房,卧房不大,也就三十平米左右,对门的中间墙壁上悬挂着康熙皇帝的画像,黄袍皇冠气宇轩昂,画像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房间左右两边陈列着琴、棋、书、画。一袭红木条桌上平放着古筝,棋是在一张红木方桌上摆放着两盒围棋,书画当然就是笔墨纸砚了。
卧房隔壁就是皇帝的书房,名为“佩文韵府”。佩文韵府内的玻璃窗内陈列着中华第一字典。门前的柱子上有一幅对联:“字融九域无双侣,典占三千第一春”。此为康熙皇帝手笔,是对陈廷敬功绩的肯定和赞扬,因为“康熙字典”的主编就是康熙的老师、鼎鼎大名的的文贞公陈廷敬。
陈廷敬的书画室门前也有一幅对联:“奇书古画不论价,幽梦清诗信有神”。由此联足可见陈大才子的胸襟和情怀,非一般墨客骚人可比肩。
再往前走就是陈廷敬的私塾了,私塾里有一位身着黑色上衣头顶老头帽正襟危坐在靠墙桌子旁、手拿书本的先生蜡像,还有一位红袍蓝夹袄背向老师站着背诵课文的学生蜡像,蜡像惟妙惟肖,形象逼真,乍一看就象真人站在眼前,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背书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据介绍:“陈廷敬祖辈林公敬师如上宾,备佳食暖屋以用之,奉厚禄高薪以待之。且常嘱二子陈秀、陈武敬师如父,尊师若圣。二子悉从,尊师甚恭,师徒俱父子情,故教得法,学而有成”。
“庭余草色饶文思,坐有蘭言洽素心,”这是另外一门柱上悬挂的才华横溢的诗人陈廷敬富有哲理又耐人寻味的一幅对联。
出得相府楼,迎面的墙壁上有陈廷敬伏案挥毫的非常大的浮雕图,浮雕上方有一行字:“中华第一字典,皇家惟一版本”。左侧雕有四个大字:“典雅字汇”,这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的高度赞扬,也由此可见陈廷敬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后人为称赞陈廷敬的一生,也写了一副对联:“秤直钩弯知轻识重,磨大眼小粗进细出”,横批:“心清水浊”,颇耐人回味。
走出相府,已是下午两点半了。李刚师兄感慨地说,在南方旅游,带来的是一段段心境;而在北方,带走的则是一段段故事。此话甚得吾心也!是呀,皇城相府幽深曲折,徘徊回旋,随处可见楹联画作,处处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韵味和人文精神。在皇城,无论是踽踽独行,还是驻足瞻观,那浓郁的历史气息无时无处不浸人心脾。
“伐木丁丁,鸟呜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与不同的人游览,收获的是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情愫。我喜欢这样蓬勃昂扬的团队,喜欢这样激情似火,至情至性的语文人。历史的故事已淹没在浩淼的烟尘中,而我们的故事,专属于湿地的故事,这才刚刚拉开帷幕。在湿地,愿我们像这破茧的蝶儿,浴火的凤凰,涅槃重生!
(后记:写这篇游记,半为兴奋半为惊慌。文笔粗劣,唯有一颗真性情的心。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谨以此文,纪念我初次加入湿地的日子,记录我与湿地哥哥姐姐同游相府的美丽故事。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