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眼里,对于主持人的形象似乎早已固定化,对于那些知名的主持人我们也似乎总是脱口而出那几个熟悉的名字,但是自从看了《主持人大赛2019》后,刷新了我对真正优秀的主持人的认知。
“主持人大赛就好像是一部时光机器,站在台上,我经常在恍惚自己,到底是主持人还是选手。站在台上,我经常能够从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里面,看到二十年前的自己,不管这个时光机器最终会把我们引向哪里,我想,他的出发点,一定都是梦想、热爱和坚持。”
如果让我用简单的一个词来形容,那么一定是“神仙打架”。在紧迫的时间里,面对诸多的大神和观众,怎么才能抓住重点、稳定发挥,脱颖而出,是所有选手都需要考虑的情况。特邀嘉宾康辉、董卿、鲁健,各个都称得上是主持领域具有真材实料的名人,特别是康辉,我们往往只能在各种央视新闻报道里才能看见,在节目里,我们能更深一步地了解到新闻主播的渊博与直切要害。而主持人撒贝宁,也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从以前《今日法治》的严肃正经,到最近的《明星大侦探》的耍宝逗乐,重回《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上,从参赛选手到控场主持人,他给这个严肃正经的节目带来了新的活力。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他既是主持人又是出题人的时候,小碎步跑到屏幕前试图按着流程继续介绍,全场都是笑眯眯地看着他,特别是就连康辉的“仓鼠脸”也满是抑制不住的笑意。
当然由于本次大赛主要是由新闻和文艺两大类双线进行的,选手风格不同,节目要求也有所差异,评委的评分标准自然也不可能一样,导致大众容易对评分结果产生一定的不理解。很多实力强劲的选手被淘汰了,却还有部分相对比较弱势的选手成功晋级,导致部分人不满的声音从未消退,如果专业评审的分高了就说这人一定是有后台,如果大众评审的分低了就说这届大众评审怎么回事,过于主观的情绪在这类竞技比赛之中往往都是不可取的。试想,当我们抛离偏见,把握合适的评判标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冷静下来之后是不是会产生不一样的看法呢。
因为节目旨在为优秀主持人搭建一个顶级的展示平台,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输送全媒体、全球化、复合型主持人才,而这些具备过硬导向把控能力、新闻直播互动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以及人格化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为媒体融合环境下的主流文化传播注入新力量。所以本次大赛的60名选手都是全国60强,可以说,选手们的实力都是有的。在比赛里,我们既能遇见还未投身社会的在校大学生,也能遇见从业多年的经验者,既能领略新人的锐利与青春,也能感受长者的成熟与沉淀。如果说六十进三十是战火初燃,那么三十进十八的经典节目演绎更是多临场应变能力的极致展现,三分钟一锤定音,如何在固定的节目特色中挖掘核心主题,展现个人深厚的主持能力,是选手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难题。
在诸多综艺层出不穷的现在,《主持人大赛2019》简直就是一股清流,以势不可挡之力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这个节目中,我们真正见识到了主持人不凡的能力,聆听了诸多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回顾了经典节目得以传承的闪光点。节目编排其实非常简单,还很快节奏,但是却在主持人、选手、评委的共同协作下使原本比较骨感的节目框架变得更加丰满丰富,可以说,这个节目的成功和轰动都是不可复制的,每一个因素条件缺一不可。
每一个选手都在讲着自己亲身经历的身边故事,试图共感共情,可能或多或少地让观众会产生一些疑惑。但是正是这些零散但却接地气的个人梦想,积极向上、紧跟时代潮流、讴歌社会主义新旋律,才会汇聚成如今的中国梦,他们用事实说话,凭实力发声,讲中国故事,是真正优秀的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