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要趁早”最早出自张爱玲,此后,就成为追求功成名就之人信奉的一个法则。似乎出名就应该越早越好,否则,就会像张爱玲说的,“来得晚的话,快乐不那么痛快”。
所以,有那么多年纪轻轻,咸才少能的人对娱乐圈趋之若鹜,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早出名就行,哪怕是远洋的臭名也无妨,所以滋生出了亦如凤姐、郭美美,还有那些通过各种手段博出镜,求上位的人。这些人为什么不惜臭名照着、不惜放弃人格也要出名呢?因为他们知道:在当今浮躁的环境下,丑名、恶名和骂名很容易转化为“美名”,进而转化为影响力和钱。这背后体现的是严重的拜金主义。当金钱至上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道德和人格。人只要一出名,就会产生广告效应,会吸引商家上门合作,然后赚的盆满钵盈。更深层次分析,这种利
益链结构之所以能成功,体现了整个社会拜金主义和畸形的价值观。当整个社会都喜欢喜欢看三俗剧,喜欢大尺度,喜欢看绯闻、闹剧的时候,以盈利为上的商家肯定会迎合这种口味和市场,造成整个文艺界的低俗化。你倒想阳春白雪,关键观众都是下里巴人,没人看啊,那投资方自然不会投资。造成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锐减。当人民都看选秀和跑男的时候,谁会耐下心来看《死亡诗社》,当《爱情买卖》流行于大街小巷的时候,谁会听贝多芬巴赫。
当艺人开始着急出名,着急吸金的时候,便带来烦躁,开始耐不下心来潜心创作,但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是来不得半点着急马虎的。你着急出名,必然也会很快陨落,因为在没有雄厚的艺术积淀,没有潜心创作的过程,你根本经不住时代的洗礼。其实,你如果把人生当成一次马拉松长跑的话,在前一千米是否跑在第一名真是一件那么重要的事情吗?你看李健,詹姆斯卡梅隆,齐白石,李安,往往都是厚积薄发,所以他们的艺术之路能够长久,艺术作品能够流芳绵长。
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