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 西达雅
《心理罪》已看完,凶手也浮出了水面,但是知道凶手是谁了以后,有一种失望、落寞的感觉。
前方高能,不想被剧透的就速速逃离吧。
上一篇文我怀疑过的三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凶手。
其实作者在前边的时候就做过铺垫,他描写一个男孩和一个女人之间的情感,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隐约间就能通过他们二人日常生活的房间格局猜到点端倪。
一个住外间,一个住里间,女人的外间的时候长时间的听收音,值夜,这就是一开始描述的宿舍管理员孙梅和勤工俭学的学生吴涵啊。值班的时候,他们二人住在一楼的一间房,孙梅在外间值夜,而里间一个狭窄的空间是给吴涵睡觉用的。
在这种隐秘、扭曲的情感中,吴涵的心理压抑、隐忍、自卑、敏感,一点点风吹草动就能够刺激这个看起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学生,他强调不希望被人可怜,强调他的尊严不容侵犯。这与后来他成了杀人犯有紧密的关系。
其实我现在这样说,是有点事后诸葛亮了,作为被作者成功忽悠的读者,我得把作者的障眼法还原一下。
在杀死第五个受害者陈希的时候,作者通过方木的所看到的东西强调,杀人凶手在舞台上举斧杀人时,身形和原男主角吴涵的身形不同,他更为强壮;而凶手似乎对这次演出的话剧剧本也不熟悉,跳舞是乱舞,没有念大段台词就砍下了陈希的头; 吴涵事后被发现晕倒在了三楼的卫生间,全身只剩下条内裤,手脚被捆绑住,后脑勺磕破,像是被打晕了一样,因此被排除了嫌疑。
殊不知,原来吴涵是用棉花填充了身体与衣服之间空隙,让身影在舞台上和原先的自己有所区别。他在砍下陈希的头颅后,按照计划,逃到剧院三楼的厕所躲避,脱下戏服,装进塑料袋,沉入水箱。另外把用过的棉花浸水冲到下水道,将自己的手脚用超市里那种塑料制的捆绑条绑住,并把后脑勺用力撞到门框上,形成伤口,后来还坚持擦掉了血迹和各种痕迹,造成被人袭击的假象。
在那么缜密的心思设计犯罪过程,掩饰犯罪痕迹下,被发现其实很难。他被暴露,是在第六个死者出现以后。
第六个死者被设计坠楼而死,他和方木作为见证人而证实他就是凶手,完全背上连环杀人犯的罪名,吴涵自己借机得到褒奖,得到到送读研的机会,并且逍遥法外。
那么,他是怎么被发现的呢。结案的时候,正直考试结束,假期到来,同学们陆续回家。方木一直以来都在追查凶手,有着过人的察觉犯罪的天赋(这是办案刑警说的),他能够感知还原凶手的犯罪经过,在得知凶手后反而无所适从,茫然无措,被警方认定的凶手一死百了了,方木对凶手的杀人动机很是耿耿于怀?
于是他回到宿舍,正好撞到吴涵在设计新一次杀人……并且在视方木为瓮中之鳖的情况下,说出了杀人的真相。
这就又回到了男孩和女人的故事。孙梅离异带这个女儿独自生活,而吴涵是个穷学生,靠清理宿舍垃圾,晚上巡夜,锁门,通过这些活儿,赚取生活费来维持自己的大学生活。
一开始吴涵和孙梅之间并没什么,甚至孙梅有点嫌弃瘦弱的吴涵干不了活。渐渐地,吴涵在孙梅时不时的关心中体会到母亲般的温暖,而孙梅在吴涵炽热的眼神中也感受到了爱情的滋润,于是二人偷偷在一起了。
其实孙梅在日记里说她知道吴涵不爱她,只爱她的肉体,但这不妨碍她爱孙涵。一来二去,孙梅怀孕了,她把怀孕的情况写信放在了吴涵书包里。
吴涵没有发现信,而那时他刚好去还了一本书,以为纸条夹到了书里。他非常惊恐,担心自己和宿舍管理员的事情败露,赶紧去找书,却发现纸条已经不在书里了。他看到后面的借阅者,于是想杀人灭口。在这种预设下杀死了第一个人,他的下一位借书者,对面宿舍的同班同学周军。那个有大半夜上大厕习惯的胖子,吴涵从他后背的蹲坑用绳子勒死了他。
而他自己陈述,在杀死第二个人之后,他就已经发现了那封信,原来在他床底下,可是这时,他已经杀人杀过瘾了,不仅仅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丑闻而杀人了,而是为了泄愤、为了有趣、为了杀人而杀人。
杀人竟然有乐趣可言,这种心理真是可怕至极,扭曲、变态,也许吴涵最开始是因为穷困,敏感的内心自卑、脆弱,而在考试分数能进基地班却进不去,考研名额被顶替,孙梅怀了他的孩子等一件件事情的叠加下,他开始怨恨所有人,走上了后面的犯罪道路。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还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个让我思考,也让我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一个人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