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一个国庆入的SATA固态硬盘, 349元 - PLEXTOR/浦科特 PX-256M8VC 256G
2.5寸硬盘盒28元, USB3.0接口支持UASP - Orico/奥睿科硬盘盒
感觉比直接买个“移动硬盘”要划算。颜色嘛,不喜欢。
在笔记本的usb3.0上测速读写490M/s。
可惜硬盘盒放不下散热片,以后再想办法吧。
就开篇这么一张图了,中途没拍照,下面全靠“干讲”
p.s.数字和名称记不清了,可能有出入(手动滑稽)
1. 按网上说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挂载Ubuntu.iso到虚拟机,启动到Live环境,安装到外接的固态硬盘。
然而Mint下的VirtualBox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无法识别这个SSD(已安装USB扩展),所以这个方法放弃了。
2. 第二种方法:找了个U盘,把iso烧写到U盘。从U盘启动,选Try Ubuntu进入Live环境(不要选Install Ubuntu)。
这里有个坑:电脑启动时选启动顺序,U盘出现了两项,xxx USB和[UEFI] xxx USB。
我选了UEFI的那个,安装到最后会提示grub安装失败云云。。。
重装四次,一直以为是分区没分好。
后来选非UEFI的那项启动就安装好了。I don't know why.
3. ssd之前为了测速格式化成ntfs分区,这里先重新分区。
如果不提前分好区,而是直接开始安装的话,到了分区的步骤ubuntu安装程序会提示"xxx开始于3584字节..."之类的警告。
a.找到gparted分区工具,我的ssd显示设备名是sdb,先把挂载的分区unmount掉
b.选Partition菜单Create New Partition Table,弹对话框选msdos。这时ssd变成一整块未分区的空白空间。
c.开始建分区。右键New一个,保证其他参数默认不变,只改第二项的大小。
我填的1024,作为/boot分区。efi启动信息会存在这个分区,可能还有其他用途。格式我选的是Ext2。
d.接着同样上面一步,创建Linux根分区和Swap分区。
e.关于分区大小:
Ubuntu分区的文章很多。各有各的爱好。按自己的喜好和使用情况来,没有统一方案。就像Windows磁盘一样,想分几个区就分几个区,东西想放哪就放哪。搞清楚系统常用目录的用途就好了。
我的经验是/usr, /opt分区会很大,因为很多软件会写到这两个位置。/home则会生成与用户相关的环境配置,用户配置和软件配置。其次图片,音乐,下载目录都默认放在/home下。
如果像我一样懒的话,直接划一个50g到100g的分区给Linux根目录。即102400,如果不单独指定分区和挂载点,Linux系统就会把其他位置(/home, /usr, /opt等等)作为目录"创建"在根分区下,包括swap(其实是个文件)。相反,如果分了区,系统会把分区作为目录"挂载"到根分区下。
f.最后256g的ssd分成了
设备名 | 挂载点 | 分区格式 | 大小 | 说明 |
---|---|---|---|---|
/dev/sdb1 | /boot | ext2 | 1g | 主分区 |
/dev/sdb2 | / | ext4 | 100g | 主分区 |
/dev/sdb5 | ntfs | 剩下全部 | 扩展分区/逻辑分区 |
g. grub安装无误的话,开机选U盘启动即可很快进入Ubuntu了
============================================================
题外话:
昨天总算拿到ssd了,我摸着良心给了中通快递员3星评价。到本地两天了,发消息他不回,投诉后这快递员来电话辩称由于很多公司放假,所以不送。很多公司放假,但你和我不都是在上班吗,而且离我一站路近,我说自取让他告诉我网点地址,只说个车家岭让我去找,要不等两天,并不保证一定送。可怜的硬盘盒,孤独地呆了三天。
在ssd没来的日子,拿老移动硬盘装了WindowsToGo。下载好Win10的ISO镜像,挂载到光驱,在控制面板里选Windows To Go,选移动硬盘,选wim文件,下一步就装好了。相比Linux装到移动硬盘,真是简单到爆有木有。还有什么理由说Win体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