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很颠覆传统父母甚至是新知父母认知的书籍——《园丁与木匠》。
顾名思义,园丁式父母就像花园的园丁一样,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适合探索的环境,然后给孩子供给养料,帮助他长大成为他本身,让他做自己;而木匠式父母就是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木匠,为孩子设定好目标或终点,然后用尽自己的力量,“雕刻”“打磨”自己的孩子,让他成为父母心中期待的样子。
如果问大家,要做哪种父母?
我相信几乎所有的家长都选择做园丁式的父母,但是现实很残酷,家长们总是不自觉地就扮演起木匠的角色。
小到孩子应该上什么兴趣班,作业该怎么做,再到孩子应该定什么学习目标,与人交往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大到孩子今后要具备哪些品质和技能,家长们无一不在操着心,试图控制孩子,甚至改造孩子。
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令人不解的行为,其实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
父母总有一种使命感,认为自己必须要把孩子教育好,否则是自己使命没有达到。
父母经常扮演牺牲者角色,认为只要自己牺牲时间付出精力,孩子就可以变得更好。
父母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做比较,这些比较让家长承受了无穷的压力和焦虑。
所以,父母有时甚至带着园丁的面具,实质上还是在做木匠。
很早之前听到一句话,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原因是下一代一般不听上一代人的话。
这话说的没错,如果上一代人一直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见解控制孩子,那么社会就很难会有发展和迭代了。
书中有一句话:“每一代孩子都是一束噪音加一剂混乱,他们撼动着上一代人固化的模式,带来新的可能性。”
无论孩子们有多么不同,父母们都应该无条件地爱着他们,尽自己所能去抚养他们,为这个社会的多样性创造条件。
并且,作为园丁式父母,我们要时刻准备着接受我们所浇灌呵护的幼苗可能出现枯萎、无精打采、疯长蔓延的可能性,当这些情形出现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打压他们或放弃他们,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照顾,即更多的爱。
愿所有的父母都能放弃自己为孩子“量身定制目标”的欲望,愿所有的孩子都在爱和尊重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