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纪事之拜年
在农业社会,一年中最大的事情,不是讨生活的艰辛,不是收割庄稼的辛苦,更不是刮风下雨路途泥腻的狼狈,也不是准备过年的种种麻烦和辛苦,反而是过大年之后的各家各户的拜年。
如果说祭祖是一种仪式,过年是一年的节点,那么,拜年,对小孩子来说,是穿着新衣服跟随着大人四处吃好吃东西不受限制的好时机,而对大人来说,则是亲朋好友借机建立情感、交换信息、寻求帮助、刺探各种八卦秘闻的最佳时机,当然,也是曾经有嫌隙的亲友间互相找机会和解的机会。
拜年也遵循着先本家后亲家,先近后远的约定俗成的先后顺序来的。
大年初一第一天,起来第一件事情,是跟最亲辈分最早的人拜年。在我们家,顺序是先自己的爷爷奶奶,然后是爷爷的兄弟二爷爷二奶奶。自然,他们两家不是住一起的,但是也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哪怕先路过二爷爷二奶奶家,也是需要去完爷爷奶奶家再折回来的。至于那些叔叔伯伯家,他们比我们更加遵守这严苛的祖先留下来的规则,要是哪个不小心先扭头去了他们家,一定会被呵斥的,让你去了长辈家再来他们家。等小孩子们按照辈分的先后顺序拜完了年,才能拿着各家收集的各种拜年用的食品糖果,四处玩去了。而等小孩子拜完年,男人们也安排好家里的事务,按照同样的顺序来拜年,留着女人们在家收拾屋子,等待其他人来拜年。往往等拜年的人都来过了,男人们都拜年回来了,家里也收拾的整齐了,女人们这才出门拜年去。
大年初一主要是本家本姓的人拜年。大年初二一般是回娘家的日子。但是呢,妈妈和奶奶都有娘家,先去谁家好?奶奶年纪大了,拜年的任务就由儿子们来完成。于是,爸爸和叔叔们就会去他们的舅舅家。而我们去舅舅外婆家的日子就渐渐的变成了初四的日子。等走完外公外婆舅舅们,就是其他的亲戚互相走动的时机。最后的最后,才是八杆子打不着的朋友们相聚的日子。大家都对这样的拜年顺序烂熟于心,也都安心遵循着这样的规则来安排过年期间的日程。要是谁扔下全家老小去跟“狐朋狗友们”相聚,回来是要被狠狠的呵斥一顿的。家事,大于天。宗族的事务大于天,其他的一切事务,再重要,靠边站。这是在依靠家族的支撑才能将生活安全的过下去的哲学。当然,现在年轻人过年都不回家了,自然,这样的规则也在一天天的瓦解。
本家拜年一般是不需要拎着礼物,大家空手上门,道个“恭喜发财”,“万事如意”之类吉祥话的,而去亲戚家拜年,则是实实在在必须要拎着礼物上门的。这礼物,也是颇为讲究的。不一样的亲戚需要带着不一样的礼物上门。但是,每家的礼物中,必须要有“糖”,就是我们现在吃的红糖或者白砂糖,大概寓意着新年“甜甜蜜蜜”吧。这糖,是在新年前,老早买的散糖回家自己一个袋子一个袋子封起来的。现在想起来,是不是有些好笑,简单的一袋白糖或者红糖,竟然当作过年的礼物,这也大概是那个时候物质短缺的一个见证吧。至于其他需要讲究的礼物,学问大着呢,也只有年长的爷爷奶奶搞的清楚,哪怕我的爸爸妈妈,对这礼物也多有出差错的时候,何况我呢,完全搞不清楚也记不得了。所以,礼节到了现在,年轻人都直接超市拎点饮料饼干之类的了事。
走亲戚拜年,自然要在亲戚家吃饭,而这个饭菜也是颇有讲究的。鸡鸭鱼牛羊肉之类的荤菜当然是越多越显的待客的隆重,蔬菜瓜果不过是小小的配菜,烟酒也是少不了的,哪怕来客不吃烟不喝酒,也得拿出来放在那里,表示待客的诚意。所以,哪怕再贫穷的家庭,过年来了客人,也一定要留客人在家吃一顿饭,而这顿饭也不容被客人拒绝,不然就是“看不起”人家。结果就是,拜年都要吃饭,亲戚朋友多的家庭,基本上是从初一吃到十五还没有结束。因为吃饭的存在,在亲戚家呆的时间长,有充足的时间去交流信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就会被翻出来反反复复的强调,然后留着去另外一家亲戚那里再翻出来讲。这也就是说,亲戚朋友之间几乎没有秘密可言,无论好消息坏消息私密信息,都如光速一般在十里八乡的传开了。
等到了正月十五,这年才算是拜完了,然后才开始计划一年的活计。为第二年的过年拜年做准备。
当然,这都是我童年和少年时代记忆中的拜年。现在,大家都手机微信拜年抢红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