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明确记载,当权者召孔子出山为官而孔子没有去成的大概有三次。一次是阳虎召孔子,孔子主动不去,甚至见都不见,不过最后偶遇了(前因后果可参阅《火马读书笔记《论语背后的故事之阳虎是孔子仕途的一大坎》》)。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是公山弗扰和佛肸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拦住不让去,师徒俩还恼的面红耳赤,最后也没成。
一、公山弗扰是谁?
公山弗扰,男,生卒不详,鲁国人(春秋)。姓公山(双字姓),名弗扰(也作不狃、不扰),字子洩(与“泄”字同音同义)。鲁国季桓子的家臣,与阳虎是同事,当过费宰(费邑的一把手)。
特长:煽风点火、造反。
二、公山弗扰怎么走上领导岗位的
公山弗扰最早是季氏的家臣,和阳虎是同事,但是季桓子的父亲季平子活着的时候,基本没公山弗扰什么事,当时闪光灯照耀的是阳虎,阳虎才是季氏家族的实际掌权者。季老爷子去世后,公山弗扰给阳虎打下手,跑前忙后,被季桓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季桓子走马上任后要任用新人,理所当然想起公山弗扰,就把他派到了鲁国的北大门费邑当了一把手,从此公山弗扰走上领导岗位。不过公山弗扰起步早、进步慢,原地踏步十几年,在费邑这个地方一直没挪窝。
老是不挪窝,进步不了,自然窝了一肚子火,有火没处撒,想来想去只能造反。
三、公山弗扰的造反史
公山弗扰第一次造反是在当时季桓子即位后不久,季桓子的宠臣仲梁怀膨胀的厉害,阳虎看着不顺眼要修理他。公山弗扰假意阻止,背后点火,撺掇阳虎收拾了仲梁怀,顺便也修理了季桓子。
这一次,公山弗扰是背地里使坏。但是最终也没捞着半点好处,还得在费邑窝着。
第二次是公山弗扰当费宰的三年头上。公山弗扰再次撺掇阳虎造反,这次由于季桓子早有准备,阳虎又用了老套路,没成功。
公山弗扰继续赖在费邑准备再次造反,阳虎就没那么好命,兵败逃亡去了齐国,再没有登山再起的机会。
公山弗扰总结了前两次造反没捞着好处的原因:没人才。就想招揽人才帮助他造反。就想到了孔子。
孔子这时候快50岁了,一生空有一腔抱负和本事无法施展,也许是憋屈的太久,就想去。子路不让去。师徒俩还闹得面红耳赤。
子路不高兴,说:“没有地方去便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氏那里呢?”
孔子说:“他召请我去,难道是徒劳无益吗?假如有人用我,我将使周文王、周武王的德政在东方复兴啊!”
不过最终孔子没有去成。
四、孔子终于等来了施展才能的平台
这之后,孔子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
鲁定公请孔子出山了,一步到位,直接给个中都宰的职位,就是鲁国的中心城市——中都的一把手,和公山弗扰平级了。
孔子也确实不负众望,憋了那么多年,小宇宙一下子就爆发了。仅仅一年时间,中都就成了鲁国的模范城市。周边城市包括其他国家城市的一把手纷纷前来学习先进经验。
鲁定公看孔子能干,又提拔孔子升任司空,相当于部长级别,类似于现在的水利部长、建设部长、工业部长。之后又升任大司寇(类似于现在的最高院院长)。
这是孔子一生中在仕途上最辉煌的时候。
公山弗扰呢?还在费邑琢磨着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