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5岁的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开始写作他短暂一生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小说,在给小说取名时他把1948的最后两个阿拉伯数字调换了一下位置,以《1984》作为小说的名字。《1984》作为一部小说,并不优秀,但作为一部政治寓言小说,的确杰出。不同于《动物庄园》那种寓言故事式的轻松,《1984》刻画的是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从极权主义对个人生活包括心灵的全面控制,描绘极权主义未来的可怕图景,在此背景下,此书更显得黑暗和沉重。
小说的场景设在未来的“大洋国”,讲述了以温斯顿·史密斯为代表的个体在极权主义社会所受到的全面控制,批评极权社会对人的自由的剥夺、多元价值的否定、人性的扭曲,展示了极权社会对人类的奴役。很多人都将《1984》的主题定义为反集权和反乌托邦上,但在此主题上,我也从中看到集权对个体的摧残,从思想、情感上面带来的灭亡,英社实现思想与情感控制、破坏的手段,消灭情感、消灭人性,把个体变成一颗颗毫无感情的螺丝钉。
性
弗洛伊德关于性的学说是其整体精神分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强调性是人的第一驱动力。他特别强调性本能与力比多对人类行为的重大甚至决定性的影响,无论是健康正常人或精神疾病患者,思想、情感与行为莫不受到性本能与力比多的明显作用。通过对性本能的升华作用,则是创造、繁荣人类社会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在《1984》中,极权主义通过宣扬性的罪恶,压抑人们的本能,将一个个本来应该可以焕发生命本能的个体摧毁成腐朽的生命,毁灭性、毁灭创造、毁灭情感,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党的真正目的虽然未经宣布,实际上是要使性行为失去任何乐趣。......性交被看成是一种令人恶心的小手术,就像灌肠一样。——《1984》
温斯顿和裘丽娅的相遇,焕发出他们长久以来压抑在内心的生命活力,通过性的表达,将那些被层层包固下的活力激活起来。
“你喜欢这玩艺儿吗?我不是只指我;我指这件事本身。”
“我热爱这件事。”——《1984》
爱情
“我爱你”
他对裘莉娅说:“招供也不意味着背叛。不论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没关系,感情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他们能够让我停止爱你——那才是真正的背叛。”
“如果我多吃些苦能救裘丽娅,我肯不肯?是的,我肯的。”
——《1984》
温斯顿与裘丽娅的相爱,一开始只是在已经被刻板化人群中找到一位与自己一样的异类,更像是对时局控制的反叛。但随着两人的相聚,爱情也在两人的身上慢慢的滋长起来,莎士比亚说:“爱情,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时化作甜蜜。”爱,蔓延着,然后等待着被毁灭。
出卖
“亲爱的!你的脸色都发白了。怎么回事?你觉得不好过吗?”
“世界上所有可怕的东西中——最可怕的是老鼠”
“咬裘丽娅!咬裘丽娅!别咬我!裘丽娅,你们怎么咬她都行。把她的脸咬下来,啃她的骨头。别咬我!”
“我出卖了你,”她若无其事地说。
“我出卖了你,”他说。——《1984》
集权社会中,任何自主的行为都是不允许,而代表着自由和个人意志的爱情,更是需要杜绝,在温斯顿和裘丽娅被奥勃特抓到后,裘丽娅背叛了他,而温斯顿也在面对恐惧的时候背叛了她,极权把他对裘莉娅的爱也毁了,让这闪耀过的爱情镀上了龌龊的情感。
尾声
在《1984》中真正打倒温斯特的不是拷打,在于温斯特面对发自内心的恐怖;真正夺取温斯特自由的不是恐惧,而是彻底背叛了的爱情。在此之后,他只有一个出路——热爱老大哥,热爱这个曾经痛恨的对象。
他抬头看着那张庞大的脸。他花了四十年的工夫才知道那黑色的大胡子后面的笑容是什么样的笑容。哦,残酷的、没有必要的误会!哦,背离慈爱胸怀的顽固不化的流亡者!他鼻梁两侧流下了带着酒气的泪。但是没有事,一切都很好,斗争已经结束了。他战胜了自己。他热爱老大哥。——《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