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书评分成两个部分,我想先谈谈什么是很厉害的人,为什么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以及作者给出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最后我要谈谈我从此书获得的感悟,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所需要的态度、认知、策略以及学习上该怎样。
看书名就知道这是一本成功学的书籍,然而所有的成功学都说自己是反成功学的。此书被知乎热捧,作者采铜号称“知乎大神”,是一位以读书为嗜好的自由读书人。国内写书人我关注了两个人一个是成甲,另一个就是采铜,参加了知识星球的采铜读书会,采铜老师经常会发一些读书心得,从而进一步了解采铜老师。关于此书,我觉得很多人存在误解,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成功学书籍,而是一本有关认知、行动指导以及持续成长的书籍。
第一部分
在作者看来,一个很厉害的人一定是具备某种独特东西的人,这个人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经历、方法论和大局意识,然后把这些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在内心能树立起一面旗帜,坚定地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而在这条路上,那些后面跟随的人一看到这个人的背影就会兴奋地叫道,你看你看,前面这个人超厉害。所以这里说的厉害它不是指一个人很凶,它也不是说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有某些过人的技能。它是说这个人本身是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特质的,他就像一根刺一样,放在哪里他都注定会扎破一些规则,他的存在本身就会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中年危机这个词被用泛滥了,虽然我们知道生活就像一面多棱镜,它有不止一个镜面,相应地,也有不止一种可供观察和理解的视角。它应该不只有一种标准、一种模式、一种状态,它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并且有着具有不同纵深的内涵。但是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我们只有一种方法避开所谓的中年危机,那就是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在这本书中,作者打开了我们人生的七个侧面,它们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时间是我们的坐标,我们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这个坐标,所以,处理好与时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活、成长和改变的前提;选择往往发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它令我们迷茫、无助和焦虑,而学会选择也就是学会认清自己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行动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归依,而令人不解的是,现代人行动的步伐越来越沉重,无力感不断蔓延,所以我们更需要行动的勇气和智慧;学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志,对很多人来说更是融贯一生的修行,学习的规律和技巧正是很多人需要补上的一课;思考发生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但是对思考本身的思考却显得稀少和珍贵,当我们欲要解决工作和学业中的各种难题时,你便会发现它的价值;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一个人的才能是立身之本,但如何获得不凡的才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难解的谜团,解开这个谜团需要打破一些流播甚广的迷障;成功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字眼,无数人为了所谓的成功变成了他们原本讨厌的人,而我更相信,只有坚持做一个你所喜欢的自己,你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第二部分
这个部分,我想谈谈我读此书所想到的,给出态度、策略、认知与学习四个维度来梳理自己的思考。所谈内容不限于这本书,主要是自己这一段时间自己一个思考的总结。
态度
积极主动是一切要务之首,无论想做成功什么事,积极主动是你成功的先决条件。但是仅靠一腔热血是不能成功的,还必须要是一个对自我有要求的人。我现在教七年级的数学,刚刚开学一个月,因基础上的差异有的同学开始跟不上了。我让他们写学会了哪些内容,不会哪些内容,为什么学不会,能不能用学会的方法去学习不会的?结果那些基础薄弱的同学都不知道具体学习了那些知识,竟然有些学生说没有听懂分数,想想有点可笑,分数那是你来到七年级之后学习的,那是小学的内容。就是这样,当我不布置作业的时候,他们就傻呆呆地坐在那,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些人在学习上既没有积极主动,更没有自我要求,来一天学校只是机械性地被摧残24小时而已。
策略
走在岔路口时,我觉得应当采取“采铜法则”的策略来做事会让你的人生道路越走越舒坦。我来解释一下“采铜法则”——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最近采铜老师在读书会发一条讯息说:斜杠青年一词颇有误导性,按我说吧,应该随年华依次去做单杠青年、双杠中年、斜杠老年,则人生幸福可期矣。也就是说,不仅要少做短半衰期的事,还要专注去做,聚焦一个点上,发挥自己最大的势能,而不是致力于成为一个斜杠青年。因为人的精力与时间都有限,现在提出的“T型”人才或者“Π型”人才都很难做到,再去做斜杠,可能到最后一事无成。想在网上买一个小音响,京东上买的最火——猫王收音机,创始人曾德钧年近60,一直聚焦音响品质问题,从2014年众筹百万开始,到现在年售超亿元。想想他是怎么做到的?
认知
我的理解所谓认知就是你看世界的方法,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四大错误隐含假设。第一假设“赛道假设”,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典型的赛道假设思维,比赛项目也是设定好的,这样容易产生焦虑与恐惧,这也是有的父母对孩子一次测试没有考好而出现无法控制地情绪最好的诠释。第二假设“低关联假设”,暗自认同这种假设的人认为,人生的种种经历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比如很多人小时候学过画画,但是长大后就再也不画了,他们不会想到,这些绘画基础对于在职场中运用视觉化思考很有帮助。第三假设“僵固型心智”,典型看世界的方法就是面前全是困难,而成长型心智面前全是问题,全是可解决的问题。第四假设“零和博弈”,我的理解就是小农思维,对东西存在很强的占有欲,但是你有了,我就没有了。
看世界也有四大格局:盲从、逐利者、理念人、至善之人。
学习
作者给出了两种学习方法,我来逐个来谈谈我所想到的,第一个方法:分析、解码、输出。我觉得这个方法很适合解决面对的简单问题或者维度比较少的问题。比如,我特别喜欢囤书、囤网课,在购买之前觉得自己特别需要这门课,等购买之后,自己给自己一个错觉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所购买的书本内容或者网课内容。像我这样的人,采铜老师给出定义就是知识的搬运工,家里堆满了砖头、石头、沙子、水泥,一片混乱,导致家里没有下脚的地方。要想不做知识的搬运工,你必须对你要做的事进行分析,然后解码外界的信息,最后将外界无序的信息给梳理成能镶嵌到自己知识体系中的有序信息,也就是输出。
写作圣经宝典《完全写作指南》给出的写作六步,首先就是你要知道你写作的目标,然后就是分析读者,你对读者分析的越彻底,你越了解你的读者,你写出的东西肯定越受欢迎。解码就是从不同的维度看待同一个问题,采铜老师的新书《精进2》有详细的讲解如何解码一个事或者一个问题。此书给出三个层次: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输出根据第一性原理就是一个熵减的过程,把外界无序的信息,通过分析、解码梳理成对自己来说有序的信息镶嵌到自己的知识或认知体系当中。
第二种学习方法可以应用到主题学习,比如你想研究一下如何学习,可以上豆瓣搜索学习相关的书籍与论文,然后找到排名靠前的30本书;然后按照计划进行阅读这些书籍;最后整理书籍所列举的观点以及论证的证据,找到那些共同论证的观点,它们分别采取了那些论据与方法;觉得那些论证的比较好、有道理适合自己用,那些论证不够严谨、不具有代表性;根据那些让自己信服的观点与论据整理出对自己有用的文字,变成有序的知识镶嵌到自己原有的认知体系中。这个过程可以应用到其他学习上,就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总结来说:订立计划、实施学习、回顾和整理。
总结
不管你想不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你看了此书,然后按照此书给出的做法,你肯定会成为一个持续成长的人,不会被社会的车轮给抛弃。书中给出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七个维度来认知世界,然后按照书中给出的方法去行动。我则从态度、策略、认知与学习四个方面谈了我做事的行动指南。还是那句话:阅读没有意义,阅读以后的思考,思考以后的行为改变才是关键。生活不在于你知道多少道理,而在于你如何行动的、你做了些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