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席卷让AI的强大进一步体现得淋漓尽致了,我又再次因这场DeepSeek热潮陷入了对文字的浮躁,尤其明显的在是对待情感公众号的经营上。因为我一直渴望的都是用真实蹩脚的文字,看着那个号慢慢起色,从阅读量和微薄的收益里坚定那份不起眼的“坚持”,想让这份“坚持”在半年后、一年后、三年后、十年后......成为可以证明“这个人有些许自律在身上”的见证。
Deepseek没出现在大众前,有运用其他AI软件的我,已经能够明显感受到自己在经营游戏公众号上的懒惰,游戏我是不精通的,内容本就是通过全网找素材的了,那“经营”就体现在“选题”和“标题”上了。选题自然是按照最新阶段来找,最重要的还是在标题的打磨上。
我的懒惰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定好选题→找好素材→让AI修改润色→让AI顺便起个标题→我简单改改不通顺、不符合游戏实际的内容→一键推送。
这样一个流程里,我几乎是不动脑的。结果可想而知,AI生成的游戏标题,并没有灵魂,无法吸引用户。
我自然知道AI的缺陷,所以情感号始终坚持自己写。
可DeepSeek的出现,资本市场的营销、人们的吹捧,让我也忍不住加入了使用大军。
不得不说,是好用的。好用却让我恐慌到不行,在好用的过程里,我没感受到收益的增加和阅读量的上涨,我只感受到了自己因“好用”而对写文字产生了排斥和不自信。
每天我只要想好选题就扔给DeekSeek生成内容。
我在想,是不是因为我没有尝到甜头,只自食到懒惰的恶果,我对这个软件才满满的怨言?
我这样“既要又要”的情绪,究竟是恐惧被AI取代的无能?还是真心认定自己没到被AI支配的程度却被裹挟着,而产生了抵触心理?
这两天,在好几篇评价DeepSeek体验感的文章里,好似找到了许多“合理抵触”的有力支撑。
比如,有个博主,自己写了一篇,给了指令让DeekSeek写了一篇,在这个基础上,他改动了AI生成后的某几句,然后让读者们对照他写的原文,猜猜自己改动了AI生成的那几句。
我翻遍了评论区后,深感震撼,原先我只是靠感觉去评价AI生成的文字太过程序化,哪怕语言风格是幽默活泼的,也并不能感受到文字中的情绪,但是在评论区读者和作者的互动里,我才知道原来AI生成的文章有那么多“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规律/代码。
这让我仿佛被打了强心剂——一剂可以让自己坚信AI生成再迅速、再全面的文章,还是无法替代人脑思考下写出来的文字!
所以AI可以辅助人脑工作,但是不能替代人脑,因为人脑思考下生成的文字是有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