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匡开草
01
看书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条让人哭笑不得的短评。在那条短评里,她回忆了自己儿时参加葬礼的情形。
在她大概4、5岁的时候,邻居家的一个姐姐带着她去参加同学妈妈的丧事。在那个葬礼的现场,备了很多丰富的零食在招待客人,这让她开心得不得了。因为那时候,生活还是清贫的。除了过年,几乎就没有什么零食可以吃。
于是在回家的路上,她就很认真地对邻居家姐姐说:“下一回她爸爸死了,你还带我去哈!”果不其然,等她一转头就被大人暴打了一顿。
这个丧礼意味着什么?在当时的她的认知里,是模糊不清的。她只知道墙上挂着的遗像有点吓人,只知道备着的各式零食很好吃,旁的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她对大人脸上的悲痛神情完全不能理解,不知道他们在伤心个什么劲儿。明明平日里不得见的零食摆得满满的,这应该高兴才对啊。
在这条短评的底下,有一个互动留言,写的是大致相同的经历。
在我7、8岁的时候,爷爷走了。但我觉得挺好玩的,因为家里忽然就来了那么多的客人,有那么多的小朋友可以一起玩耍,可真好!
但等我27岁了,这时换奶奶走了,我的心境就完全不一样了。
小孩子的心思很简单,还不会把丧礼跟“人走了”进行对等的连接,还不懂这里面蕴藏的深意。
那些在大人眼中或隆重或悲痛的事件,在孩子看来更像是一场游戏。这场游戏热不热闹,好不好玩才是孩子关注的重点。
02
小时候,我喜欢搬家。因为从一个地方奔向另一个地方,这就像在通关打游戏,在探索未知的堡垒。
印象最深的一次搬家是在凌晨天还未亮的时候,因为新家的地点距离原来住的地方不过千米,所以全家带着困意就步行出发了。在这样的时间段,街上是一个人都没有的,只有亮着的几盏路灯照着我们一家子缓缓移动的人影。
往常的这个点,我绝不可能被允许到外面瞎晃。但这次因为是搬家,所以比较特殊,于是我可以慢悠悠地跟在大人的后面,在街上四处看看,便觉着是哪哪都有意思。
原来,这个点儿的街上是这样的;原来,夜晚经常听到的狗吠是从那个方向传来的;原来,这个点儿的路灯是蒙蒙亮的,像细喷头在下着小雨;原来,街道上一个人都没有是这样的安静、舒适。
但对大人来说,这样的搬家却是不得已而为之。原来住的地方是在挺好的地段,但是要拆迁重建了。于是这次搬家的时间就很赶,大人就近找了个相对满意的新住处。
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压根不用去管都是什么样的缘由,过程好玩就行了。
03
等我稍大了一点,我就不喜欢搬家了,因为知道搬家很麻烦。
搬家会让你不得已地去舍弃一些东西。比如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友谊,比如时间酿造的熟悉环境,比如大人眼中不必要、不起眼、不必费心搬走的细碎玩意儿。但这些对你来说,真的都很珍贵。
对于大人来说,搬家,是多重因素考虑下的结果。搬家,是大人的一次通知和孩子不得不跟从的随行。
当我越大,我就越不认为搬家是件好玩的事,越觉得这是无力改变的一种困境。我也就渐渐忘了曾将搬家视为冒险的通关游戏,倒是越来越埋怨搬家带来的各种可能会有的麻烦,心中难免凝聚一团郁郁之气。
04
丰子恺先生认为小孩子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
我们所打算,计较,争夺的洋钱,在孩子们看来个个是白银的浮雕的胸章;
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社会,在他们看来个个是无目的地在游戏,在演剧;
一切建设,一切现象,在他们看来都是大自然的点缀、装饰。
他觉得在世智尘劳的现实生活中,应该懂得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
我无意于让大人就去当个孩子,回归到原本的简单思维。虽这容易快乐,也容易难过,但这却是做不到的。时间的流淌让经历丰富了起来,也让思绪左右牵连。
暂时忘却复杂的因果联系,只着眼于当时的事物本身,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很单纯,很简单,甚至有点傻傻的。
但有暂时撤网的这份念头,去得暂时的那份快乐,着实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