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一同谈谈商鞅和商鞅变法。
公元前362年,商鞅三次游说秦孝公,分别讲述了尧舜禹汤的大道、周文王和周五王的王道和春秋五霸的霸道。其中追求速效的霸道吸引了秦孝公的眼球,秦国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那么,什么是霸道?就是打仗。也就是说,商鞅变法是围绕着战争展开的。而商鞅也以一个极其功利的战略军事家一步一步地将秦国打造成一部战争机器。
一、以农立国的愚民政策
中国人打仗素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商鞅也谙知其理。商鞅的第一轮改革就是农业。他先是颁布《垦令》,其中心思想就是让整个秦国成为一个大农场,让民众都去耕地,民风就朴实而纯正。另外,为了保障以农立国这一政策,他加重商品的流通税,严禁粮食的买卖。甚者,商鞅还针对人口流通出台了严苛的户籍制度,下令百姓进行户籍登记,不得擅自迁居。也就是说,商鞅为秦国制造了一个铁桶,让百姓在这个铁桶之中从事农业活动,以保障秦国的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
二、军爵制度下的战争工具
粮食的生产是战争扩张的需要,在以农立国政策大见成效之后,商鞅也开始了他第二轮的改革,建立起和土地紧密相连的军爵制度。商鞅设计了20个等级的爵位,都以杀敌多少来计算。比如,作战时杀一甲士,凭其首级可赐爵一级,并赐田一顷,宅九亩。斩得两个首级,可当“百石之官”。斩得33个首级,可成为“屯长”。如果率军杀2000~8000个敌人,就可升任到“大将”。
随着军爵制度的实施,秦国人民就只能从事两种职业,一是农民,二是军人。农民种地产粮生育,为军人提供粮食和兵源补给, 军人又开疆拓土为农民提供土地和人口,整个国家的人口陷入一个战争的循环。人民也成为了战争的生产机器。
三、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
秦国国人皆是农民和战士,为着封爵赏田而奋勇杀敌,开疆拓土。为了加强国家这台战争机器的战斗力,商鞅开始了第三轮变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推行郡县制度。他把乡邑合聚为县郡,郡守和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免,并且每年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中央据此对其考核奖罚。这样,国君也有了独裁的权力。而为了便利税赋征收,商鞅统一了度量衡。也就是说,经过这一轮的改革,中央和国君有能力从制度层面,将秦国人力物力予以利用,投入到战争之中。
孙子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连、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在商鞅的改革之后,秦国的国君和民众上下一心、将领的军事才能得以激励、军法严明、士兵好斗强悍,赏罚严明。七者占其六,秦国岂有不战之理?秦国岂有不胜之理?
秦国这台战争机器也开启了他的征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这一个功劳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那个战略军事家——商鞅。
文 | 一同
参考文献 | 吴晓波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