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nium-三种等待方式总结

隐式等待:implicitly_wait(time)  time默认为0 

原理:浏览器在查找元素的时候没有找到,就会等待一段时间再去查找。 

网页在加载的时候需要加载各种HTML标签、JS文件 等,加载有先后顺序,所以可能某些元素在查找的时候还未加载出来,所以设置一些时间,等元素出现之后我们再去加载

弊端:影响整个页面,必须得等所有的页面都加载完成了才会进行下一步,这样就增加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显示等待:

WebDriverWait(timeout,poll_frequency,ignore_exception),和  expected_conditions 结合使用

如果说隐式等待是全局变量,显示等待就是局部变量,只针对某个元素生效

例如:例如需要定位某个元素的时候,这个元素是不可见得,可以设置等待条件为等这个元素可见

参数分析:

timeout   最大超时时间

poll_frequency: 执行间隔,例如设置为0.5,就是每隔0.5秒查找一次

ignore_exception:需要忽略的异常

结合 unit()  和unit_not 使用

unit(method,message='') 

调用method 方法,method 会返回一个value   ,否则就是是抛出异常,返回message 信息

unit_not(method,message='')

同unit 同理,只不过if vaue 变成了 ifnot value



method 函数列表如下

title_is:判断当前页面的title是否等于预期

title_contains:判断当前页面的title是否包含预期字符串

presence_of_element_located:判断某个元素是否被加到了dom树里,并不代表该元素一定可见

visibility_of_element_located: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可见. 可见代表元素非隐藏,并且元素的宽和高都不等于0

visibility_of:跟上面的方法做一样的事情,只是上面的方法要传入locator,这个方法直接传定位到的element就好了

presence_of_all_elements_located:判断是否至少有1个元素存在于dom树中。举个例子,如果页面上有n个元素的class都是'column-md-3',那么只要有1个元素存在,这个方法就返回True

text_to_be_present_in_element:判断某个元素中的text是否 包含 了预期的字符串

text_to_be_present_in_element_value:判断某个元素中的value属性是否包含了预期的字符串

frame_to_be_available_and_switch_to_it:判断该frame是否可以switch进去,如果可以的话,返回True并且switch进去,否则返回False

invisibility_of_element_located:判断某个元素中是否不存在于dom树或不可见

element_to_be_clickable - it is Displayed and Enabled:判断某个元素中是否可见并且是enable的,这样的话才叫clickable

staleness_of:等某个元素从dom树中移除,注意,这个方法也是返回True或False

element_to_be_selected:判断某个元素是否被选中了,一般用在下拉列表

element_located_to_be_selected

element_selection_state_to_be:判断某个元素的选中状态是否符合预期

element_located_selection_state_to_be:跟上面的方法作用一样,只是上面的方法传入定位到的element,而这个方法传入locator

alert_is_present:判断页面上是否存在alert

常用的函数有 :

presence_of_element_located (object)

presence_of_all_elements_located(object)

也可以自己写一个method 传进去使用


sleep 强制等待
time.sleep(time)   根据网站的响应速度来自定义sleep 时间


个认看法:三种方式可以配合使用,到达最好效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