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自己也曾去过一些博物馆、美术馆和展览中心,喜欢那样立体又亲切的自由场所,但说来惭愧,首先想起的是一起去的人,和那些错过。
恰好昨日是世界不再恐同日,文文发了好多条动态,且评论说不会屏蔽家人和老师。她是个很优秀,也很漂亮的重庆女孩,日常会发些文本、照片以及与她女友的相处,岁月静好的样子,还有一些旖旎与艳丽。不过,难忘她在一次课上讲起疼痛和祛眛,说到她的一处纹身是“及时行乐”,并在外围纹了一个框。
早晨,江苏省写作协会2019年会上骆老师致辞中有这样一句话:因疼痛和创伤而有了敏感和创造。的确,写作是思维,是表达,也是沟通,集纳了心性与灵感。但往往又浸满了孤独,有时会忘记究竟是在对别人说,还是说给自己听。
但也越来越感觉到,遇到一本书或一个人,在开始的预感往往决定大部分。且有时多不如少,合不如巧,开始便有定数。但若是追寻漫长时光中的唯一笃定,也许注定会失望,还不如随遇而安。
想要被爱,但又不要那个不够爱自己的人给。开始时,还是需要笃定和勇气;后面,也需要维护和坚守。抽身出来冷静思考是必要的,但角色关系和情感关系的界限又是复杂的。
而当自己被偏爱时,又会怀疑选择,怀疑情感,怀疑时空。不想被太快喜欢,不想因类型而被欣赏,不想因拒绝而被难忘,不想苛求自己变优秀和美来获得爱和认同,想要也需要经历和契合。
其实也有过很舒服的交往,但最初为何会开始?还不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 忠于人品,迷于声音”。于我,尤其是被美好的声音和巧手吸引,才感受到了成熟与幽默、快热与清冷的融合。归到现象学中的“纯粹意象性”,即:因为相信,所以发现。若没有意愿,也就看不见了,更没有了继续。
但“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之厌”,谁都不完美,但又是独一无二的好,无需勉强对方改变,不过也需适当磨合,并在人生重要事情上支持,彼此相爱又各自自由。
没有遗憾,便也无法真正体会幸福来时的弥足珍贵。四季轮回,生命悠长,时间会给予感情最珍贵的记忆。
人人都是残缺之身、之心,妄图去得到完整,才是最大的不理性。感性不过是理性下的产物,只不过用感性的方式去演绎罢了,荒唐又美好。
每个人,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圆润成熟处有和谐之美,残缺的沟壑也有力量和悲伤的美,值得被当做一个特别的艺术品来看待和欣赏。
“我们终此一生 ,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 ,找到真正的自己。 ”
向自己告白吧。希望每个人能在被爱和被欣赏中,感受到自己的特别和珍贵,并发自内心地努力。
叶
2019年5月18日写于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