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乡下,不缺少的是那些没有文化的人,特别是女孩,在老年间是不进学堂的,父母总认为养个丫头片子是赔钱货,因此,女性从小不被重视,大多数妇女不识字,更说不上个一二三来,更别说让其执笔写字了。
没有文化,就缺少教养,说话做事显得小家子气,所以,在乡村农家,总有爱骂街咒人的老年妇女,无论大事小事,动不动就口中不干不净,骂它个地覆天翻。
这些爱骂街的妇女,背后人们指手画脚,称为“骂街婆”。
说起骂街婆,多数人不喜欢,甚至讨厌,因此,人们见此避而远之,害怕粘上,让你来不得,去不得,有时还特别尴尬。
骂街有两种场合。一是自家房顶,骂街婆在饭时,早午晚均可,当人们都在吃饭之时,骂街婆来精神了,踩着梯子上房,冲南指北,八个方位来回旋转,有时抃着腰,有时手指远处,口中念念有词,有的还听着入耳,有韵味,有的没有章节,胡说一气,颠三倒四,说东道西,脏话连篇,让人听了嗤之以鼻。
另有一种人是走街串巷,也许为丢失一只鸡,或自家的篱笆墙让他人的家禽家畜踏进,实则有针对性,把植有的蔬菜遭踏了……明着是骂鸡羊猪,实则骂人,重三颠四,个中原因只有她自己清楚,再就是针对性很强,行在某人门前多停留片刻,无论是啥事,总得骂上几句,开始先是打招呼告戒,三说两说,就骂起来,特别是有人劝说就更上劲,越劝越有气,越骂气越大,好像天底下她最懦弱,让人欺负得不能生存。
下面敝人摘录一些骂街婆当年的精彩片断,以飨读者,望你在茶余饭后一笑了之,犹如良药给你的身体健康,带来快乐。
(一 )丢萝卜
话说有一年秋天,某人在闲地里种的萝卜让人偷去一些,此人之妻是有名的骂街婆,人称“母老虎”。
母老虎见自家的萝卜被人偷去,火冒三丈,于是,上房大骂起来——
“那个缺阴的、丧良的,偷了俺的萝卜,大萝卜偷去了,小的萝卜拔下来,又安上俺才知道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庄乡听到后,哈哈大笑,特别成年男女,更是听话学话,边学边笑,让人笑得直不起腰。
原来,这偷萝卜与男女性爱联系在一起,听来细想,是这么回事,因而,当母老虎再骂街,有好事者会说,你家的萝卜又让人偷了。
母老虎也知骂街出丑,灰溜溜,从此,大街上少了一个骂街的,谁家再有被盗萝卜,不再沿街叫骂。
(二) 丢柴草
当年烧柴也是问题,家家大灶台,户户炊烟袅袅,因此,人们吃上热乎饭,没有相应的柴禾,一家吃饭就困难。
有一天,骂街婆存放在当街某处的柴禾被人偷去了一些,因为她每次抱柴之后都作上标记,预防外人偷抱烧柴。
如今,家家用上电饭锅燃气灶,谁还缺烧柴,当年条件不好,一个“穷”字让乡下人为吃为烧而奔波。
骂街婆火气十足,上房开骂,其话又让人有了笑柄。
“谁偷了俺的柴禾了,你做贼,你养汉,你不值钱……”
“……你偷去了,烧了热炕头,两口子睡个热被窝,你搂着我,我搂着你睡个好觉……”当然,骂得还多,但让人回味的地方还是头几句。
后来,有人见了骂街婆男人问,你家的柴禾又让人偷了?你老婆又跟谁睡了?当然,这是调侃,听来一笑,回味无穷。
(三) 找猫咪
某骂街婆当年喂养的有鸡鸭,还有一只温顺的老猫。
三天两头,骂街婆上房喊叫,昨天老母鸡去他人家下蛋了,今天老猫一天沒着家了,四邻八舍,街坊邻居都讨厌她,可她就是这德性,谁拿她也没办法。
话说一年的二月十八,她又上房开口——
“谁看见俺家猫了,俺十七有猫(毛),十八就没猫(毛)了……”人们听了,忍俊不禁,大笑起来。
又有好事者,见骂街婆男人追问:“你娘们十七有(猫)毛,十八没(猫)毛可是真事?让谁闹的?”人们说笑着,后来,骂街婆张口闭口不再提找猫咪这事。
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匮乏,从言谈中寻找乐趣,在骂街中调侃一下,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调剂。
再讲一个与猫咪有关的趣事,这次可让骂街婆尝到了骂街讨人嫌的滋味。
话说骂街婆的附近有一村办油坊,平时骂街婆喂养的老猫光顾逮老鼠,在油坊干活的人也都喜欢这只猫,赶上有吃的东西,也随手扔给它,因此,老猫成了这儿的常客。
可人们不喜欢老猫的主人骂街婆,此人骂街太频繁,当饭吃,动不动骂街咒人,大伙儿烦她。
有一天,骂街婆又为琐事骂街,脏话一串串,不堪入耳,外人听来,心存计谋,要治一治骂街婆,让她老实点。
这天晚上,油坊要赶活,大伙加班到深夜,掌柜的见伙计们干劲十足,心里过意不去,弄了几个小菜,买了二斤老烧酒喝起来,当年的经济状况,还讲究什么菜,有酒喝就不错了。
正在大家推杯换盏之时,老猫又来,趴在桌下,准备等待好吃的剩物,因为它常来常往,与大伙熟悉,谁摸谁抱都行,显得如此温顺。
这时一好事者,想起老猫主人白天骂街之言,心里不痛快,觉得该给骂街婆点颜色,让她知道锅是铁打的,嘴太臭,治一治,改一改。
于是,此人抓起老猫往油桶里一按,顿时老猫周身沾油,只有头上干净些,随后把老猫放走。
第二天,骂街婆没有骂街,外人从低矮的院墙外看到,其庭院晾衣晒被的铁丝上晾洗了许多被单褥单。
可想而知,是老猫委屈回家,钻入骂街婆被窝或趴在炕上,把几床被子油渍。
骂街婆吃了哑巴亏,没有声张,老猫几日也再不去油坊,那里的老鼠又多起来。
如今,骂街婆销声匿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遍地开花,什么时代造就什么人,大家都忙着劳作,发家致富,谁还有闲心闲情整那没用的,骂街婆成了历史的烟云,消失在历史的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