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厌恶】
受到损失厌恶影响的人,比起赚钱,他们更倾向于避免亏钱。对于很多人来说,亏损100元和没有赚到100元的感受并不相同。然而,从理性观点来说,这两件事情显然应该对等:两者都代表了100元的净值变动。研究表明,亏损的心理影响可能比赢利大一倍。
就交易来说,损失厌恶会影响人们执行机械性交易系统的能力,因为遵循系统发生的亏损,比遵循系统带来获利时的感受更为强烈。在同等损失的前提下,交易者因为遵循系统的法则而亏损,显然比没有遵循系统而错失机会的痛楚来得更大。因此,亏损100元的痛苦,可能等同于错失赚取200元机会的感受。
【沉没成本】
就商业角度而言,沉没成本是指已经投入而无法收回的成本。比如,为了研发某种新科技所做的投资,就属于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效应是指人们在拟定有关未来的决策时,习惯于考虑已经花费的钱,也就是那些沉没成本。
这种现象如何影响交易呢?让我们考虑新手发生的典型状况。建立头寸之初,交易者预期获利为2000美元,并决定将止损设定在损失1000 美元的水准。几天之后,这个头寸发生了500美元的账面亏损(浮亏);又过了几天,浮亏累积到1000 美元——超过账户净值的10%。账户的净值由原来的10,000美元下降到9000 美元。这正是交易者当初决定认赔出场的价位。
究竟是按最初的决定在损失了10%的情况下止损,还是继续持有亏损头寸?让我们看看认知偏差将如何影响决策。
损失厌恶效应会使得认赔退出变得十分痛苦,因为割肉等同于亏损变成了铁打的事实;反之,只要头寸没有割肉,交易者就认为自己还有机会扳回账面亏损,甚至可能反败为胜。
另一方面,沉没成本效应则会让决策过程变了味儿:交易者会刻意忽视这个头寸的未来走向,反而执着在如何避免浮亏的那1000 美元真的打了水漂。因此,新手碰到这种状况时,很可能决定继续持有头寸。这个决策不是基于他相信行情可能反转,而是因为他不想承认亏损,而且也不想白白浪费已经沉没的1000美元。
那么,如果价格如果继续下跌,等到亏损累积达到2000美元,他又会如何因应呢?理性思维如果能够主导决策,他就应该认赔出场。不论先前对于行情发展的判断如何,市场的实际走势已经清楚显示他先前的看法错误,因为价格已经远远跌破他当初决定认赔的水准。
不幸的是,上述两种认知偏差在这种状况下变得更严重了。新手想要避免亏损,但损失却变得更大,痛苦感受更加严重。对于多数交易者来说,这种心理行为会持续下去,直至再也不堪忍受亏损,最后陷入恐慌而不计代价仓皇认赔。到了这个时候,账面净值可能已经发生30%或50%的损失,是当初预期的3至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