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人世间,不过是为了达到幸福的彼岸。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叔本华在《一切都在孤独中成全》中说:“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幸福被分为三类:来自外物的幸福,来自肉体的幸福,以及来自灵魂的幸福,”
我们姑且称之为:物质上富裕,身体上健康和精神上慰藉。那么《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该是多么悲惨?
首先是物质上,他是多么的贫穷:家,不过是一处窝棚,还是用王棕树的树叶编着搭起来的。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所谓的床,不过是铺上报纸的钢丝床,连褥子、被子都没有。枕头是裤子卷起来,塞进去一些报纸。家徒四壁,一点都不夸张。甚至连一盏灯也没有,吃饭还是就着外边的一点点亮光。吃的饭,是餐馆老板送给那个自5岁起就跟着他打鱼的小男孩马诺林的。他的生活如此艰难,所以不得不在年迈的时候依然为了生计奔波。
其次身体上,他瘦骨嶙峋而又憔悴,脸上脖子上布满了皮肤病变留下的褐色斑点,手上满是刀刻似的疤痕,左手经常不听使唤,还总是抽筋。最残酷的是,岁月无情,他已经不再年轻,他身上简直没有一处显得有活力的地方,到处都显得老迈不堪。
最后是精神上,他是多么的孤独。妻子早逝,就连妻子的照片,也被他摘下来放在屋角的架子上,上面小心翼翼地盖着干净的衬衣,因为他每次看了更觉的自己孤单的可怜。本来,身边还有一个跟着打鱼的小男孩马诺林,可在自己连续八十四天没有钓到鱼了,就连马诺林的父亲也对他失去了信心,勒令马诺林离开他。所以,现实的无情打击,他只能一个人孤独地战斗。
就在这样的境况下,他踏上了征途,去了其他渔夫不敢去的深海里。因为深海,是一般渔夫不会到达的地方,更有希望打到打鱼,毕竟已经八十多天毫无收获了,他必须生存下去。
他一无所有,孤身一人,在大海上如浮萍般飘荡,只有满天星辰和海水流动的声音。那些潜藏的危机,他毫不在意,只希望有一条上钩的鱼,好让他能够有所收获,返程回家。
在无边无际的海面上,他自言自语了起来。哪怕所有人都认为“没有必要就不要在海上说话,被认为是种好规矩。”可是,男孩离开后,他就开始了自言自语,因为没有旁人会干扰他。他更不是有钱人,有收音机为伴。
终于上天垂怜,听到了他的祷告,大鱼上钩了,那是一条罕见的大鱼。从那一刻,与大鱼的斗争正式拉开了序幕。不听使唤的左手,让他恼怒又无奈。年迈的他,面对这条大鱼只剩下意志力了。
饮用水不足,食物也只是少得可怜的鱼肉。他总是下意识地说出:“要是那个男孩在就好了。”孤独到极致的老人,不时地和大鱼说话,和大鸟说话,和左手说话。让人既心酸又叹服。
本以为等到这条大鱼拖上岸,一切都会峰回路转,这条罕见的大鱼,不仅是一条鱼,更是能力的肯定,是信心加持,他鼓励自己“不过我要让他知道人有多少能耐,人能人收多少磨难。”哪怕这条鱼再怎么了不起,他也要杀死它。
可天不随人愿,受伤的鱼引来了鲸鱼。筋疲力尽的老人,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开始新的斗争。可是,鲸鱼源源不断,武器缺失,食物匮乏,他只能遗憾地一遍又一遍地喃喃自语:“要是那个男孩儿在就好了。”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在面对鲨鱼一波又一波的袭击中,老人身子僵硬、疼痛,伤口和用力过度的地方都在作痛,可鲨鱼的袭击不会停止,直到鱼肉都被啃完了。他被打垮了,被毁灭了,但是他不能被打败。哪怕困顿到极致,无奈到极致,他依然没有被打败,在无尽的孤独中,他毫无畏惧且信心十足,疼了没关系,累了没关系,他不服老,不服输,在孤独中没有沉沦,没有毁灭,而是成全了自己的无所畏惧,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