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罗素的《婚姻与道德》时,书里提到了蔼理士的《性心理学》,貌似罗素对这本书评价还挺不错,怀着对大哲的敬意,读了这本书。虽然翻译的水平一般,将近一百年过去了,书里的个别观点在现在看也稍显过时,但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作品。从中又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对两性关系的认识也有了一些改变。以往受柏拉图的影响把两性关系的交集侧重于情感,过于虚化了精神共融的影响作用,太理想和太现实两种极端都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在两者之间找到刚刚好的平衡。
爱是一种占有的欲望,通常表现出来的是性的欲望,是动物在面对异性时产生的吸引,再进而升华成为精神的仰慕,弗洛伊德说爱究其根本是源于人类自私的本性也不是没有道理。在人类所有知识中,性知识的授习无疑是最尴尬敏感,最难拿捏尺度的,书里的一个观点我很认同,成人对儿童在性方面的提问给予的回答常常是遮遮掩掩,甚至严厉训斥,这只能激起儿童的好奇心理,他会认为这里面一定有秘密,没有正常的途径可以了解,定会通过不正常的途径探究,窥探秘密的猎奇心不会因为压制的力量而消失,这反而更容易使儿童误入歧途。如果能做到坦诚的告知,儿童又会很快对此事失去兴趣,进而投入到更有探索乐趣的事情中去了。还有对自古就存在的且也在很多物种中存在的同性恋现象的产生根源和影响以及矫治方法,大体也是如此这般的。
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婚姻的经验,种种因素的影响,此生大概是不会有、也不打算经历了。虽然身处局外,但并不影响我时常思考婚姻的意义和价值的兴趣。没有实践的人所做出的思考的结果不免会让人觉得是偏理论化的空想而毫不实用,且权当是无聊寂寞之时打发时间了吧。婚姻是值得人赞美祝福的,两性的结合促使家庭的出现,繁衍出新的生命,人类得以生生不息。我不认为婚姻最初的起源是因为爱情的需要,繁衍才是它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基于世俗的伦理观,爱情通常被认为是婚姻的重要条件,不向婚姻去发展的爱情就是耍流氓,婚姻的确立是爱情达到的一个高潮,没有婚姻承诺的爱情也算不得是成功的。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爱情不见的是婚姻的条件,婚姻也未必需要爱情来调味,能把爱情和婚姻完美融合的情况却是不常见的。婚姻的实质并不是一成不能变的,随着观念的进步,婚姻和生育有逐渐分化开的征兆,这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一时还难以明了。
性关系无疑是婚姻关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婚姻却不只是性的结合那么简单,它是多种成分与情感的杂糅。现在社会普遍实行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具有排他性,但真正能做到恪守一夫一妻的人怕是不会很多。婚姻关系总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不是婚姻本身的问题,也不是情感寄托非人的错,双方或一方的品性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两个独立人格的个体结合在一起,必然会有一些习惯或行为上的差别和摩擦,不懂的宽容和理解,莫说婚姻关系,就是普通的朋友关系也难以长久的维持。假如把婚姻关系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男女关系,友谊更进一层的衍生品,这不能算是不恰当的比喻吧。当然包括婚姻关系在内的所有的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复杂的,要完全解释清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做到的,往往是根本做不到的。
大体来说,女人对婚姻的失望比起男人来要普遍的多,而随着女性获得的经济独立性越来越大,对婚姻的失望会越来越加的普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一而足,大致说来,不外乎是婚姻对女性的束缚更大一些,女性为家庭琐碎事务付出的精力要比男性的付出更多一些而日久产生厌倦的缘故,这种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怕也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自然赋予了雌性在繁衍上的遗传优势,这能不能算作为得到这种优势而付出的代价呢?
如今的婚配市场上女性拥有极大的话语权,不过在我看来,这算不得是女性的社会地位超越男性的证明。抛开社会渐趋于繁荣对人的消费攀比心理的影响不谈,一般来讲,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供给不足,卖方当然就有更多的定价权。在这个市场里,不只男性在物化女性,女性自己也总是在物化自身,怎么看都觉得婚姻和女性有点像是可以拿来交易的东西。诚然女性过去在法律和社会方面通过斗争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自由独立,但若要完全的意义上的两性平等,需要女性在品格上能做到自立,在经济上能做到独立,这真是任重而道远,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女同胞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