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妹纸晚上超过10点半才睡觉,加上我们睡前有两个仪式:讲故事和聊天,我的独处时间被压缩了。
我真的很不爽!忍无可忍!
尽管我们上周探讨了各自的需求和解决方法,但是她似乎还没明白我的需求和感受。于是,前天晚上,我忍无可忍,强烈表达一回。
周一晚上9点,妹纸开始收玩具,收玩具是她游戏的一部分,收了40分钟。我等她收拾的时候,已经洗完澡,可是她依然没有收拾好。
我告诉她,我很着急,她不在意。好吧,这句话我说很多次了。5分钟后,我再一次告诉她,我很着急,她对我怒目而视。好吧,我忍了。
最后,等她收好,洗好澡,10点15分,我忍耐到极限!她很嗨皮地跟娃娃们玩,我大声而情绪激动地说:“我等了你40分钟,我等得没耐心了!”妹纸有点懵。
突然,我意识到我没说清楚问题。我为什么会愤怒?愤怒之前的感受是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她的行为对我有什么影响?
我再一次大声、带着怒气地说:“你收玩具用了40分钟,我等了40分钟,我越等越着急!我想在你睡着后我能有做自己事情的时间!我担心我们今天睡太晚,明天起不来,我们都会迟到!我们现在没有讲故事和聊天的时间!我不喜欢等人!等的时候我会很着急!着急堆起来,我会爆炸!”
妹纸目瞪口呆地看着我,迅速躺下睡觉了。昨晚和今晚,妹纸收玩具的速度明显快了一倍。
周一晚上,我明显处于问题区,我有未被满足的需求,激发我的情绪。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对妹纸某些行为的虚假接纳。
P.E.T.鼓励父母向孩子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通过行为窗口和接纳线区别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接纳度。行为窗口的上方是可接纳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父母有时会把不可接纳行为划到可接纳行为中,既虚假接纳。
我不能接受妹纸超过10点不睡觉,也不能接纳她用40分钟收玩具。我的独处时间变少,我等待的过程很烦躁。
可我一直不明确我的不接纳,我会想:“她认真收玩具,再给点时间,挺好的。”“她想跟我聊天,她想我,聊吧。”“亲子阅读很重要,要坚持。”等等。我把它们划入可接纳行为,压抑我的需求和感受,或者用催促、指责、威胁等不明确、有伤害性的方式表达。最终,妹纸没明白我到底怎么了,她对我好三天坏一天的睡前情绪很困惑,用拖延试探我。
在我激烈地表达后,我很舒服,不用委屈自己的感觉真好!但仍有些担心我是不是情绪太激烈了。而周二发生的事情让我感到一丝惊喜。
周二晚上回家,妹纸在看动画片,没有像往常一样跟我打招呼,无精打采的,像一颗蔫了的小白菜。我说:“我感觉你心情不太好。”妹纸说是的,因为生日会的安排,种种原因,心情不好。晚上睡觉时,她拉着我聊天,诉说她的烦脑,说完才安心睡觉。
原本我以为我周一的状态会影响她对我的态度,实际上,表达完真实感受、需求的我很轻松,更容易进入倾听她的状态。
实际上,孩子更喜欢真实表达自己的父母,那像活生生的人,更容易亲近。而神太过遥远,只可远观,不可靠近。
有时,接纳不了孩子的行为,就无需委屈自己,强行接纳,有更好的方式让父母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