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发愁的小人儿
悠悠两岁五个月了,天性善良,喜欢读书,乐于分享。
在我的记忆里,她好像从来没有自私过,但凡有好吃的总是习惯先给别人。我没有特意教过她,“乐于分享”就像是她“系统自带”的特点。
还有一个“系统自带”的特点,就是——不爱说话。
悠悠说话比较晚。当她一岁半时,虽然已经什么都能听得懂了,但除了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基本称呼,其他的都不会说,看着年龄相仿的小朋友有的已经会说句子了,我有些着急,别人告诉我,贵人语迟,两岁就好了。
悠悠两岁的时候,同事家同龄的孩子已经会背唐诗了,我们家的娃语言表达能力貌似并没有多大进展,我开始焦虑,非常担心语言发育迟缓将影响她未来的学习能力。
咨询了一大圈朋友、同事、熟人、医生,一一排除了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因素后,我精疲力尽地抱着同样精疲力尽的女儿,心想,算了,不折腾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王阳明也四岁才会说话呢,孩子健康快乐就好。
直到这个月,突然之间悠悠开始密集地冒话,而且在下意识地模仿,甚至英文单词也会说好个,例如spot,stop,yes,no等,虽然某些词语发音并不清晰,句子也不够连贯。但我还是很担心,虽然在家里她像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鸟,但一到公众场合,比如去早教中心上课的时候,她就好像进入了静音模式,一声不吭。我们也习惯了她这样的状态,没有去强迫她开口。
一节有挑战的课
上周六下午,我带悠悠去早教中心上英语启蒙课,这是我们第一次上这门课。
这次共有十二个家庭上课,是平时人数的两倍,小小的教室显得有些拥挤,连空气都有些燥热难耐。
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教宝宝学写英文字母,并跟读相关的英文单词。老师们采取了逐个突破和直接激励的方式,小朋友们需要读出字母或单词,老师则会给一个小贴画作为奖励。
由于悠悠在此之前的其他课上基本上都是是一声不吭的,包括自我介绍,都需要我来替答。所以看完课程演示,我已料到,这节课对我和她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她必须克服胆怯开口讲话才能得到奖励,而妈妈已经帮不了她。
果不其然,教完字母“B”的发音后,老师要求让每个小朋友跟读,然后逐个发笑脸贴纸。每个小朋友都按照要求完成了任务,除了悠悠,没得到贴纸。
第二轮跟读,她还是没有读,但Paris老师比较nice,说他听到了悠悠心里发出的声音,于是悠悠得到一个笑脸。
第三轮跟读之前,我趁她在写字母(其实是乱画)的过程中,先是故意称赞了她“创作”的画,然后趁小主高兴,鼓励她跟我读B,ball,banana,她都念对了。正好Nico老师路过,我就继续鼓励她展示给老师,她腼腆了一会,终于鼓起勇气读了出来,老师奖励了她一个很大的hello Kitty贴纸。
这真的是她第一次开口跟老师交流,下课后在妈妈的引导下还跟几位老师都说了谢谢。Paris老师听了直接兴奋地倒在地上,我也很兴奋,对我和悠悠来说这都是一个节点性的时刻。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回到家后,高兴之余我在思考孩子为什么在外面不说话?其实她是有能力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胆小,怕被伤害,同时也怕自己做不好,于是索性就不参与了。但是因为拒绝了参与的同时也拒绝了相应的快乐。
我之所以特别理解她那种紧紧压抑的自我,是因为我曾经也经历过,并且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明白和改变。
如同所有的母亲一样,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吸取父母的经验和教训,勇敢地去拥抱机遇和挑战,在享受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收获进步。
于是当天看动画片时,我鼓励她模仿视频中老师的动作,一起做小猫喵喵叫的样子。在我的软硬兼施下,她做了,而且做得很好,然后高兴又害羞得跑到我的怀里。
我抱着她,郑重其事又极其认真得跟她说了一番我曾经告诉过自己的话。我说,宝贝,妈妈想给你说两件事儿,第一件事是,以后碰到叔叔、阿姨、老师,要打招呼说你好,离开时要说再见,老师问你问题时要回答,当然你可以说不知道,别人帮了你要说谢谢,做错事情要说对不起,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妈妈希望你能记住;第二件事儿是,不论是看动画片,还是上课,妈妈对你的唯一要求是——勇敢地去参与,去尝试。因为参与会给你带来快乐,快乐可以带来更多的快乐。你要记住,完成比完善重要,只要参与了,努力了,你就已经是最棒的了。
说完这些,我忽然意识到自己讲得好像太深刻了,孩子未必听得懂。于是我问悠悠,妈妈的话你听懂了吗?神奇的是,她居然很认真地点头说,听懂了。
更神奇的是,在第二天的音乐课和运动课上,当老师问“what's your name”时,她都主动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这件事儿给我的启发是,当大人表现出对孩子真诚的信任和鼓励,并有耐心地等待她去慢慢调整自己时,孩子会充满了斗志和勇气,去突破自己。想想之前,在宝宝犹豫的时候我就先放弃了,间接地向她传递了一种不信任感,所以渐渐地,她就越来越胆怯。
当然,教育孩子的路上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偶尔也会遇到她不合作的时候。我想,我会重复教给她的那个信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只要你去尝试了,不管做的怎么样,因为这份勇气,你都是最棒的。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我希望通过仔细观察和不断反思,给予孩子属于妈妈的个性化指导,陪她健康快乐成长。
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也相信宝贝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