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以往我没有看过的一个节目:
这次球爸说讨论内容节目和奇葩说相关,我今天突击看了1-3集;我分享一下我看完的体会:
第一点最打动我的是我特别欣喜的看到一些特别年轻的“奇葩”他们的人格以及看问题的视角的深度与广度;一点不输我这一代的老人家,我特别喜欢“未来星”与“贾开元”关于喜欢的女生已经有男朋友,是不是要去告白这一场,看到这个题目,以我奔四的生命阅历是支持正方的;我试想过如果18岁的我面临这个问题时,可能要支持反方;而且对于未来星这么年龄的生命,能找到一个点:你不去表白,到底是在逃避面临失败的可能性,不表白就永远不用去面对了可能的失败了?还是在为这个女孩考虑?这么真诚的面对自我的质问?在这样的年龄有这样的质问;我真的特别开心,特别振奋;让我看到在爱里长大的孩子自信与感受力;同时我也特别欣喜看到“贾开元”在面对未来星的强力挑战时,他依然在自己节奏里,完整表现完;说实话,我觉得这个命题本身是有倾向性的,对反方不利;两个年轻人都让我看到夯实的“自我”。
第二点:在奇葩说里,我看到当情绪脑控制了,我们的思维脑就无法出来了。例如我看到臧鸿飞在和李思恒在对抗时,我感受到臧老师带入了自己在生活中对这个问题的情绪;他选这个题的时候,就有情绪在的。。。所以在论述观点的时候,总被李思恒压制住,发挥不出来。。。
李思恒最后的总结直接升华:人要做自己是本分;演戏是情分;不是天分,是分寸;很厉害直接跳出了二元对立,给升华了;对应到咱们P.E.T中,在做自己的同时,在亲密关系中,看见对方的需你配合”演戏”的需求,在自己接纳线之内,满足对方“演戏”的需求;就是促进亲密关系走向良性循环,李思恒厉害之处在于把大众读题脑海中固化的演戏的“假”,升华成,真诚的配合对方的需求的“真”;把被女友强压,配合演戏的胁迫感;升华成我自主选择配合的“主动感”;我想这是臧老师在本期奇葩说的关于爱这个价值观的一个巨大收获。
第三点:在队长争夺赛中,“学霸队”对抗“俏皮队”;其实不论从论点,还是逻辑性上,都是学霸队占优势的,但是最后俏皮队,却大获全胜;我看到“学霸队”是带着逻辑讲观点,俏皮队是带着情感与温度在观点;从这个过程中,让我体会到带着体验与情感去表达一个观点,更容易直入人心;逻辑是头脑层面的接受;而情感是心的接受;我记得讲师班我听到黄莉老师的分享,情绪、认知与行为,三个元素的关系;情绪是一个小婴儿,一个生命最本源就有的;队长争夺赛中对我的启发是:我们在分享P.E.T时,能多一些在感受、体验中输出观点;会更容易影响他人一些,也更效能一些。
第四点:我发现年轻一代的辩手,尤其有一些娱乐感的辩手,有一个我特别羡慕的特点:他们“不自证”;对方辩友给他们贴一个标签;他们不跳坑;这个特别厉害;这需要人格的健康与强大;(这包含着你又不是上帝,凭什么你给我贴标签,我就要来接招搭理你,我知道我是谁,在说什么,懒得接你话;我说我的观点);要知道,在辩论场,如果我们不幸被对方辩友拖入到自证清白;那对不起立马进入劣势;自证你需要举出10、100个无穷的例子证明你的论点的真;对方只要找茬举一个例子,或全盘就不认;你就要被对方辩友拖垮、激怒…弄崩溃;
最后我再说一点我对球爸这个网红课程的内在感受哈,我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害怕拓展社交区域的人;虽然我的社交能力还尚可;但我内在是知道自己的:关系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与消耗;是对自我空间的侵占。别的女性都喜欢找闺蜜一起逛街买衣服喝茶;对我来说,我最幸福的是自己一个人逛街买衣服;我害怕自己的社交圈变大了,自己就被吞噬了,完全没有了自己。。。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我看到海报中的“网红”两个字第一反应害怕。。。但是最近我自己在开读书会;推动自己拓展了社交圈子;也收获了很多支持、与感动时刻;甚至读书会中有一个小伙伴还帮我找好了场地、生源,预约我19年读书会;让我看到关系在消耗之外,还意味着链接惊喜、价值被看见;认可;Anyway,我上了辣姐的讲师班,就意味着我选择了一个生命的使命去传播P.E.T;对于P.E.T我是一个载体与媒介;如果我能活出P.E.T,并以更高效能的方式影响更多的人(这是我理解的球爸关于价值1000万的观点),我愿意突破原有舒适区去尝试发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